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碰撞、价值观念的变更、美术教育的普及、国难的压迫等,使得中国画的生存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困难性。本书挑选了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吴湖帆、刘海粟、徐悲鸿十位画家作为案例,引导读者认识当代绘画和画家。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
北魏上承十六国,下启隋唐。建立北魏的拓跋人,在代北曾有一段百余年的成长发育历程,史籍记载晦暗不明。田余庆先生就此历史上的“模糊区域”,通过对史料的透彻分析和反复比勘,纤细考证与宏观考察相结合,重点从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道武帝拓跋珪离散贺兰、独孤等重要部落,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以及从《代歌》、《代记》到《魏书·序纪》的北魏国史形成路径等方面,发掘出拓跋“开国前史”的重要线索,揭示了野蛮孕育文明的北魏国家诞生之路,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具有典范意义。
利奥波德·冯·兰克是19世纪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提倡的客观史学和首创的学术研讨班制度,对现代历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是兰克史学文选第二辑,导言由德国史学理论家约恩·吕森和斯特凡·约尔丹撰写,介绍了兰克的生平,并评述兰克的重要著作和史学思想,为读者大众了解兰克和兰克史学提供了帮助。正文收录体裁多样、主旨丰富的十八篇文章。兰克的诗作和他给弟弟的信向读者展现了结合兰克出身背景和时代印记的“历史神学”,《罗曼与日耳曼族群史》的前言体现兰克对客观性、个体性的认知和欧洲中心主义思想
本书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传记。在这本传记里,李清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妻子、作家,她生活在真实的、复杂的、世俗的人文环境之中,她也活在自己塑造的文学世界之中,在少女时代,受到苏东坡、黄庭坚、曹希蕴、魏玩等文学榜样的激励,作者细笔推测与描述宋代文化风华中成长的少女;在青年和中年时代,研究诗词进行创作,与丈夫赵明诚收藏书册、研究金石,随后又独自经历北宋末南宋初的战乱、逃亡和流徙;最终,经历家暴、离婚、非议,最终,她只能成为她自己。在这本书里,她并非许多前人著作塑造的那个愁怨、感伤的女性形象,她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周啸天编著的《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本书通过年谱这一形式,对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从1890至1927年三十七年间的个人活动及思想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呈现,以可信的历史材料再现李汉俊为改造中国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矢志奋斗的一生,揭示其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远见卓识以及勇于牺牲的高尚思想情操。本书的编写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李汉俊的革命活动及历史功绩,同时为学界同仁、广大党员提供研究和学习便利。 本书正谱内容包括李汉俊学习工作经历、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著述演说等,对其重要活动如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
本书围绕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美外交的重大事件和外交活动的决策过程,细致、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观察和分析,形成了"以美为首”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始终抱着比美国政府更为急迫的心情来谋求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并施展种种手段,力图操纵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实行援助的名义下,美国以空前的规模扩大着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同时,美国明确承担了支持国民党的义务。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决策客观上存在着有利于中国抗战的一面。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国民政府企图利用美国的力量来加强
该书作者蒋蓝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并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作家。他热爱苏东坡,熟读东坡作品,且颇有心得,为《苏海鲸波:苏东坡传》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作者长期收集苏东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深刻的学术认知和思想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前人对苏东坡有研究,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代苏东坡研究的状况和学术水平,在作品中一种独特的类似词条解读的方式,夹叙夹议,对苏东坡人生经历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和梳理,显现出自己对苏东坡深刻到位的理解。作品文字优雅脱俗,叙述张弛有度,体现出作者有较高
西线让人联想到在积水的战壕中满身泥浆的士兵,他们被几英尺厚的泥土挡住了炮火和机枪扫射。从比利时到瑞士的400英里战区内,300多万盟军和德军士兵在四年里几乎不间断地战斗。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西线战场一直是人类生命的悲剧和工业化战争恐怖的象征。 著名军事史学家尼克·劳埃德从1914年8月德军入侵比利时开始,到1918年11月停战结束,翔实记录了西线的惨烈战斗。根据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的资料,劳埃德编织了一部万花筒般的编年史,记录了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伊普尔和其他关键战役,这些战役在整个欧洲和
本书探究现代英国的礼仪与文化起源,向我们展示近代早期人们特别是英国人如何通过言语和举止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展自己特有的礼仪与文明,指出文化相对主义的早期起源,并追溯新的文明形式的发展过程。 作者对文明有独到的见解,用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轶事引证自己的观点。该书有助于我们改变以往对礼仪与文明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