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山海经》为蓝本,精选了100多只异兽,以水彩的方式绘制出了精美的画作,并配合《山海经》的原文、译文,集结成收藏画册。
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通过对唐朝上百个典型案例的讲述,依托官修正史、唐人笔记、唐代传奇、敦煌遗书等史料,全景式再现了大唐法律制度、世俗人情、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本书史料丰赡,逻辑严密,为读者提供从法律案例了解唐朝历史的新角度,书中既有民法领域的婚姻纠葛、财产纠纷、继承纷争、物权归属、损害赔偿、收养法规,又有刑法领域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行为,还有古代法律特有的谋反、谋大逆等罪名,作者用以案说法讲史的方式,讲述了大唐律法背后的社会环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唐朝社会的政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之首,以雍容华贵的表演和行云流水的唱腔将京剧艺术提升到一个空前高度。作者在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挖掘与考证的基础上,以平实的笔风细腻客观地记录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努力勤奋的成长经历、孜孜以求的艺术之路,翔实地展现了梅兰芳慷慨拒敌的民族气节、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以及真挚细腻的情感生活,同时对其丰富微妙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写出了大师风范及其多姿多彩的一生,可谓是梅兰芳生平、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东厓公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制定颁布《王氏族约》。至今 400 多年来,《王氏族约》为乡村地方基层治理,促进民风纯朴、宗族敦化、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王氏族约》共十章计 12500 余字,囊括祠仪、馂仪、冠婚、丧祭、内治、嘉言、善行等10个方面内容。族约要点体现在敦亲睦族、俭勤持家、修身为善、居官清廉、孝亲敬长等五个主题,以古代圣贤格言、事例等作为训诫方式,持之以理、晓之以情来说明做人、治家、修身、居官和行事的道理,传递修身正心、保乡爱国等浩然正气,深入浅出,简易好懂
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全球史视野下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一个宝贵经验。本书为“武斌文明史公开课”丛书中的一种,从十五个方面讲述了文明初期到近代,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等内容,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视角,既有历时角度又有共时角度,给读者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本书主要以创意企业实现创意到创新转化价值网为框架,鸟瞰文化企业家在组织中产生的一套完整的价值行为,从整体上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基于这些价值行为的文化企业家所属的组织、根据组织目标产生的职能、特质,采用系统化的案例研究方法,对文化企业家胜任力问题开展了系统的质化研究,在构建包含消费者单元、企业单元、数字化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价值网单元三个核心结构单元的创意到创新转换的价值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企业家的胜任力概念模型,并识别出14种文化企业家特有的胜任力要素,进一步绘制了文化企业家的培养分类
横山镇隶属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地处龙游县北部。境域最早有居民可追溯至隋大业年间或更早,境内乡级建制始于唐贞观八年所设宣教乡。《横山镇志》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载横山镇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志书。书稿分为二十章,分别从政区、地理与资源、居民、风俗与宗教、基础设施、农业、林业、工贸、财税金融市场监管、政治、政务、农村纪事、文化、文物古迹、教育、卫生体育、人物等十八个方面对横山镇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收录了横山文人的部分诗文、横山的部分公牍,以及横山的其他重要文献。
本书以甲午战争期间及战后近三十年内(1894—1920),全球范围以中、日、西文书写的早期战争史叙,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国官、私叙史活动及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知识史脉络,将讨论的焦点从战争转投向战史,从史实重建转移至知识的秩序与流转,从东亚三国及东西方的跨国空间中,考察有关近代战争的知识的生成机制、基本形态及流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近代东亚知识生成的主要特征及新动力。
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本书有助于加深、拓宽、补充《左传》现有研究,以最新的材料与方法重新审视《左传》文献各类问题。
本书汇集了范文澜、翦伯赞、陈恭禄、吕思勉等近代学者的经典文章,细数了历代王朝开疆拓土、平叛治乱的事迹,以先秦时期巩固统治开篇,按照历史的更迭逐章叙述了秦汉时期的版图初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与分裂、隋唐时期的开疆拓土、宋辽金元时期的和议与扩张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与鼎盛。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三千年中华史,看古代王朝如何治天下,如何发展边疆文化、收复失地、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是如何奠定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