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她善用权术,从临朝称制到太后称帝,她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尽管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她执政年间,社会经济发展较稳,为开元盛世的到来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本书详细阐述了武则天传奇的一生,主要分为初入宫廷、再次入宫、废王立武、二圣临朝、肃清左右、太后称制、女皇岁月和退位去世八个篇章,涵盖武则天内心转变及其执政期间政治、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大陆最重要的两个大国。 自古以来,中印交往不绝如缕,从思想到艺术,从物质到风俗,两大文明曾经交相辉映。20世纪中期,脱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两个国家又几乎同时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 70多年过去了,当我国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时,作为邻国的印度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它会崛起吗? 作者一生致力于南亚史研究,多次深入印度当地进行田野调查。本书从“土地与农村”“精英与大众”“民族之重构”“发展之探索”四个层面,多方位地勾勒出了印度自独立以来到21世纪初现代化转
《生活周刊》在“上海访谈”栏目推出中国文化名家名刊主编系列访谈,本书是与访谈录相配套的一本“印象记”。内容抛开了一问一答的模式,采取“大家写大家”的独特视角,收录数十位名刊名编的朋友、同事等最亲近的人眼中有关他们的形象和点滴趣事,让读者跟随文章走进大家高山仰止的作风与脚踏实地的生活,以及温文尔雅的谦逊态度。本书收录的人物均拥有编辑和文化名家的双重身份,而且大部分人担任各级作家协会主席、副主席职务,一部分人曾担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奖的评委。这些被访谈的名家名刊主编,不仅仅是中国当代
本书是一部以洪水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史著作,具体描述了中国1931年发生的长江洪水的历史状况和环境影响。通过史料挖掘与铺陈,一方面解释了洪水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另一方面讲述了人们对洪水的应对。本书试图以这场洪水作为出发点,考察了中国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历史脉络、人与洪水关系的变化、人们对抗和引导洪水的活动,进而探究近代以来中国多发灾害的历史成因,回顾中国对灾害认知的不断加深,从而丰富对灾害历史研究的理解。
本书是“中央苏区红色村落变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以口述资料、地方史料及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托, 通过田野调查、历史文献研究, 结合口述史访谈, 对永定金砂上金村、永定高陂西陂村两个典型红色村落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 探讨两个村落在革命战争年代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意义, 阐述这两个村落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经历的辉煌、挑战与机遇, 提出保护利用好红色村落的对策与建议。
《左传》,最早被称为《左氏春秋》,是对孔子删订“五经”之一——《春秋》之经文进行内容及事实补充之传,与《春秋》经互为表里。直至西汉,《春秋》学见于官者清一色为《公羊》《穀梁》之学,《左传》在西汉属于私学,直至西汉末刘歆治《左氏》,而在刘歆之前,《左传》在经师儒生心目中不占地位,当然谈不上研究。 “左氏”之学曾于西汉末立于学官,后复废,东汉复又立。直至宋末儒家经典“十三经”格局正式确立,《春秋左传》一直作为儒家经典重要经书之一,历代研究者不乏其人。然观其研究热度,对《春秋》的研究热度始终不及《诗》
本书为传播圆明园文化的大众通俗历史读物。《圆明园故事》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角度, 通过撰写历史故事的方式, 去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本书以史料为依据, 在清代文献、档案中选取与圆明园相关材料撰写历史故事, 分为“帝后在御园”、“揽胜忆旧闻”“多少人与事”三部分共三十余篇文章, 分别反映圆明园内帝王后妃、在朝臣僚等园林生活、礼俗及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注重通俗性、趣味性、生动性、真实性, 以反映圆明园历史, 传承圆明园文化。
本书中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有助于读者了解陈景润的生平事迹和性格人品。作者在北京求学期间 (1975-1979), 与陈景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而这一时期也恰好是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关键时期, 也是他人生境遇否极泰来的戏剧性时期, 作者通过近距离的接触, 深入全面了解、观察陈景润当时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状况; 以后, 作者又一直与陈景润及其家庭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受到波斯文化的强烈影响。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波斯访古”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讨论两大文明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种、冶金工艺、玻璃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化交流;下篇“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流”,从文献记载、交通地理、重要人物、出土文物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全书既有现场踏查古迹遗存的真切体会,也有对于文献、文物的细致考辨与解读。千古之谜,一朝冰释。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刘炽先生一家在北京、沈阳、盘锦等地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点滴细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披露了《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等经典旋律的创作历程,展现了刘炽先生乐观幽默、正直豁达、尊贤爱才的性格特点及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执著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