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学家马丁·齐默尔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古代历史学家之一,他用 4 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古代文化和人类历史全景。这是一个隐秘而宏大得令你拍案叫绝的世界,这本书将为你展现的不止是有趣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奇思妙想的神话世界。它阐述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本书以重庆市为例,参考相关地图、笔记日记、报纸新闻、回忆录、公文等资料,研究了重庆1891年到2011年120年间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动态变迁。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甲子”。第一个甲子,重庆在屈辱中开埠,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府西迁、重庆大轰炸、国府还都等重大事件;第二个甲子,重庆经历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事件。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1-2章简要介绍城市空间变迁分段和历史追溯;第3-5章介绍第一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第
苏轼一生起伏辗转,羁旅行走。无论是欢喜还是寂寞,他的诗词总不改乐观旷达的底色。虽然我们与苏轼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与本书是现象级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另一著作。 作者精选出孔子、摩西、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十余位思想家、教育家,通过描写他们的生平,呈现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带领我们走近其真实生活。 这些人生前大多是世俗意义上的“失意者”。他们如何冲破困顿、挫折,乃至生死的命运枷锁,从一介凡人升华为闪耀光辉的高贵灵魂? 让我们走近他们的世界,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智慧的
本书由宁波市江北区史志中心资助,为纪念宁波对外开埠180周年。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宁波被迫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并且指定“老外滩”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标志着从此对外开放。今年是宁波对外开放180周年,特选编此书以志纪念;年限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本1933年宁波人民正式收回外国人在甬一切特权。全书内容分为政局态势、口岸经济、治安市政、教会活动、名人轶事共五编。所选史料来自历史文献、档案报刊及学术研究,均保持历史原貌,旨在揭示宁波在欧风美雨侵蚀下的屈辱与反抗、学
党政统合是一种以基层问题为导向,以层级动员为动力,通过纵向与横向两种方向运行来进行统领、整合的制度合力,通过将企业、社会组织、基层民众统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动态良性运转的基层发展体系。但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基层治理中制度运行的惯性以及特定治理目标的导向性,致使党政统合在基层治理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书以四川省N县为例分析了党政统合下的具体基层协同治理实践,认为只有优化企业在基层治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注重多元社会组织培育,推进公众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
本书共分为八大部分,100个问题,第一部分,文明的“金色名片”;第二,文物保护工作者指南;第三,问诊国宝;第四,收藏家要留心什么;第五,丹青问道;第六,当科学遇见文物;第七,把文物接回家;第八,他山之石。内容不仅分门别类的解答了文物保护的各种问题,从文物保护专业角度解答了各种文物鉴别与保护的问题,也介绍了文物收藏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国外保护文物的先进经验,本书是了解文保知识的科普读物,有助于对文物保护基本概念、文物保护原则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是文保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力助手。
这是一本介绍南社和南社成员人物故事的纪实文学作品。1909年,在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人的发起下,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成立。江南第一水乡周庄有一条“南社旅线”,西起石拱红桥,南经清末的东江国民学校旧址,到德记酒楼——迷楼。南社的成员曾经在这里宴集,并创作了很多爱国主义的诗篇。书中故事以历史发展为背景,以人物经历为脉络,再现了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以笔作伐、勇于革命、追求光明的历史故事。
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
元承唐、宋、金之余绪,在汲取前朝郡县制中央集权经验的同时,又依据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创造了行省制,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内重外轻、以内驭外的目标。元朝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其他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元朝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雄才大略之外,其他君主的功业都比较平庸。本书稿论述上逻辑严谨,引证正确,史料丰富。语言上深入浅出,方便大众阅读,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读物。
清朝的建立大体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相同时,清政府实现对全国统治之初,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居世界首位,但所面临的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尤其是乾隆、嘉庆皇帝昧于国内外形势,拒绝与外部世界联系和向外开拓,清朝由盛转衰。面对内忧外患,焦头烂额的清朝统治者也在寻求振兴,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等,但最终回天乏力。本书稿论述上逻辑严谨,引证正确,史料丰富。语言上深入浅出,方便大众阅读,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