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从艺祖革命开篇,探究宋朝推行文治国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太宗的将从中御守内虚外,真宗的涵养崇儒,宋朝推行文官理政,所以文治昌盛,繁荣的经济、文化、精致而强化的中央集权终究不能支撑起积贫积弱的政局,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史的转折点。本书稿论述上逻辑严谨,引证正确,史料丰富。语言上深入浅出,方便大众阅读,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读物。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李长之以《史记》为切入口,通过洋溢丰富情感的文字,从时代、家学与人生际遇等不同角度,描绘出司马迁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领略史学巨著《史记》魅力的同时,一起见证司马迁骨血中的坚韧与浪漫。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主要刊发宋史领域学术论文,兼及辽夏金元史。此为第32辑,收录35篇学术论文,分为名家访谈、宋代政治史研究、宋代军事史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宋代文化史研究、宋代文献与考证、辽金元史研究、综述与书评等栏目。
本书是潘世雄先生广西民族史与民族考古研究工作50年重要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由于学界对于铜鼓的纹饰含义、铜鼓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用法、铜鼓的铸造和族属等诸多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因而目前所得出之结论,不免有片面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书就铜鼓的分类、分期、形制、年代、纹饰意义、历史作用、铸造技术、铸造地点和族属等问题分十二章进行论述,彰显了作者在广西铜鼓研究与民族考古方面的学术造诣,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其对广西铜鼓发展史与民族考古学的基本看法和新观点,对研究和认识广西古代社会发展状况及其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及其相关考古研究的论文集。第十集包括考古新资料,都邑探索,墓葬、城址与人群,手工业与重要遗物,天文与祭祀,学术史等六个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人员和中外其他科研单位学者的论文29篇。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1篇。
2019年7月至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区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对白马窑址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于勘探工作。本次调查共计发现窑址19处,其中江板、匣斗墩等四处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烂屋仔、陂角、石鼓岭、犁头坑等十处窑址,复查核实已知的三官坑等窑址。本次调查搞清楚了白马窑的产品类型和延续时间及分布范围,运输途径、规模变化。为白马窑的下一步文物保护鬼话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并对惠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提供了资料支持。本书既是对此次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书以2022年10月17日李德生院士百岁寿辰及11月13~14日“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李德生院士学术座谈会”暨庆典仪式等时间序列为主轴线,优选机构**、专家学者及李先生友人、弟子的发言材料、贺信、贺词、贺匾、贺文和报刊媒体相关报道与庆典、颁奖活动照片、影集,通过不同视角的回忆、描述和评价,综合展示百岁石油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与专业创新、治学风范和学术成就、多维生活和感人事迹,以先生期颐之年的人生总结,彰显其优良品德、精湛技术和深远影响。书中附有二维码,可以扫码观看李院士百岁活动视频及中央电
纪晓岚是清代的传奇人物,妇孺皆知。他插科打诨,喜戏谑身边人,连自己亲家母也不放过;他喜好女色,广蓄姬妾;他择人相交,与钱大昕、戴震、刘墉等来往密切,却与和珅结怨不浅;他非凡的文学才华,让人叹服不已。他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为国家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民族的文化功臣;他深受乾隆、嘉庆两代帝王器重,官场沉浮四十余年。 有关他的奇闻逸事,数不胜数,或真或假,都让人津津乐道。《纪晓岚传奇》一书带你一起了解他一生的各种故事。
古代历史学家马丁·齐默尔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古代历史学家之一,他用 4 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古代文化和人类历史全景。这是一个隐秘而宏大得令你拍案叫绝的世界,这本书将为你展现的不止是有趣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奇思妙想的神话世界。它阐述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