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从史源的角度阐释了“经典”概念的诞生和变迁,经典阅读的价值与意义。然后按照我国传统知识分类体系,分经史子集四部对经典要籍进行了导读。最后介绍了文史类工具书、推荐书目的用法,为读者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工具。
大明三百年正是东西方势力此消彼长的重要时期,占据明王朝国祚六分之一的万历时期,无疑又是最令人瞩目的转折点。万历朝十年辉煌,十年传承,十年平庸,十年荒朽,为后世留下了太多回忆与反思。 本书完整记述了万历一朝的兴衰荣辱,上溯嘉靖末期,下迄满洲势力的崛起。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对万历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做了详尽描写:大明政局的纷纭复杂,张居正的崛起与落幕,波谲云诡的宫廷奇案,宁夏、朝鲜、播州三次大战的风云激荡,万历的怠政与民生的凋敝,东西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女真的壮大与王朝的更迭…… 透过层
本书主要介绍了上海市虹桥路的变迁史。在书中,除了地图、历史照片等影像资料,还汇集了历史报刊、指南、同时代人的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首先,相较于地图、影像资料有助于为研究者快速建立空间层面的基本观感,文献资料则能够为了解当时的道路沿线风貌提供更为详细的细节支撑。其次,在复原如今已经消失的历史风貌和无形文化遗产方面,文献资料的价值尤为明显。最后,通过对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比对研判,有助于我们厘清众多涉及虹桥路沿线建筑、机构、空间的疑团和谬误,为历史风貌保护夯实基础。
本书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的当地文史资料、田野调查和走访村民,力图将回忆与史料相结合,尽可能地“还原”与“再现”村民记忆中的历史,包括家族的遭际、建筑的故事、时代的变迁、个人的身世与经历,以及如今已渐渐式微或已消失的手作与民俗文化等,是对古村落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建构、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 (17ZDA180)的阶段性成果。秦汉是古代中国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翻地覆的时代。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是中国统一王朝国家与汉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由宗法分封制国家政体和以“诸夏”为标志的早期华夏民族向统一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和统一的汉民族转化的枢纽期,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与民族认同、社会整合的历程并不是直线式发展的,而经历了一个曲折往复的过程。本书共收入论文20余篇,从秦汉时
本书是大村智先生的自传。大村智先生是日本著名有机化学家, 被誉为“拯救2亿人的化学家”, 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书中大村智先生按照时间顺序, 既讲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出生年代、成长历程、求学之路、成功之道, 也讲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婚姻状况、研究成果、交友涉猎、故乡情怀, 并重点回忆了他在长期从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工作中, 如何发现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经改良, 制造出能提高杀虫效果的伊维菌素, 并研制成治疗盘尾丝虫病的特效药异凡曼霉素, 拯救了全球2亿多病患。本书生动
本书用文字与图片的形式记载了丝路几千年的人类迁徙、宗教传播、文化交流和征战屠戮。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梅鼎祚是明末著名的文献学家、诗人、戏曲家,他一生著述繁多,交往广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自清代以来,学界对其注意力明显不够,研究者不多,尤其对其生平之研究更为罕见。徐朔方先生所编《梅鼎祚年谱》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或没,然其不足之处亦甚明显。因此,重编梅鼎祚年谱,以补正徐谱之不足乃至舛误,以期进一步推进对梅鼎祚其人的研究,甚有必要。
本书引入彩钢板建筑群数据,辅以其他数据详细研究,阐述了彩钢板建筑群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本书首先研究了彩钢板建筑信息遥感识别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深度学习样本集和模型。其次,分别对城市彩钢板建筑群时空分布特征、彩钢板建筑群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大型彩钢板建筑群与产业园区关联性和彩钢板建筑群火灾风险评价及消防救援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彩钢板建筑是部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该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
本书以“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对话”为逻辑核心,通过理论梳理、案例验证、实证研究,重点回答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对话理论基础、价值矩阵、话语场域、生成路径、互动机制等问题。本书共分为五章,从主客体、路径、策略等多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了系统性的中国故事跨文化对话闭合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