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特邀海内外学者撰写相关文章,以资纪念。在“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主题中,各位学者畅谈自己心目中的冯雪峰,赞许了他宣传鲁迅作品,阐释学习鲁迅文章,弘扬传播鲁迅精神,以及他为左翼文学运动做出的贡献。此外,本书稿还有“上海时期的鲁迅”“鲁迅作品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鲁迅生平研究”“读书杂谈”等专题,充分挖掘海内外第一手研究资料,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了鲁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开元盛世前的八年,朝廷政治一直笼罩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可以称为后武则天时代。在这短短八年,高层政治持续动荡,发生了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次政变,更换了武则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纷繁复杂的政坛乱局背后,是合同李武和清算武周两条政治路线的缠斗。本书用通俗流畅的写法,大量细致的史实,复盘四次政变的来龙去脉,展现各方势力在困境中谋求扭转的种种对策,呈现众多人物的立场变化与人性幽微,探寻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以及其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本书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道路,包括著名的步道、公路、铁路、水路,以及一些抽象的道路(比如美国原住民西迁的眼泪之路和黑奴逃亡的地下铁路)等。从早期原住民部落所依赖的大印第安战道,到独立战争期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波士顿邮路和大马车之路,从西进运动中引导美国人去追寻昭昭天命的俄勒冈小径,到工业革命中让美国向着世界大国的舞台起航的伊利运河,从孕育了“连锁快餐”的圣塔菲铁路,到让整个美国“坐上汽车”的林肯公路。
《中国史学史》一书主要由十章组成,系统论述了我国史学自炎黄至民国的发展情况与演变。探讨了史的本义及远古史官的产生与分工;梳理了先秦时期的著名史家与史籍,有孔子《春秋》、左丘明《左传》、《战国策》和《世本》等;深入分析了两汉至唐初私家修史的繁荣,这一时期涌现了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等彪炳后世的史家、著作;阐释了唐宋官修史书的建立及至清代史学成就的突破,其间出现了二十四史中其余多部正史、新的史学体裁纪事本末体、史学集大成者刘知几和章学诚;回顾了民国年间史学发展的趋势及重要
本书内容讲述: 关于欧洲王室的新闻不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美丽外衣包裹之中、神秘不已的欧洲王室, 到底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国大革命时,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妻子玛丽皇后被激动的群众吊死于绞刑台。自此, 法国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帝制统治, 改为共和政体。从那时起, 全欧洲的皇室就开始忧虑自己的命运。在历经两个世纪的纷乱和快速发展之后, 欧洲大陆至今仍有10个国家保存了王室制度, 有自己的国王和王后。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以此来探讨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变迁和历史作用。
本书稿立足于建构当代中国历史阐释学的视角,作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内容集中于历史学与阐释学,采用跨界方法,追求古今中西的融通。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主要探讨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阐释·诠释·解释·说明、 Hermeneutik的汉语译名、从语言起源到文本出现、阐释、“绝地天通”与人类传话活动的肇始、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关于“读书必先识字”、历史学的原生形态与质文递变等内容。
本书共十七章八十五个小节, 全面再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不同寻常的一生, 尊重史实, 富有情趣, 可读, 耐读。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仁宗时期,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期,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时期, 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创作成绩极为突出, 散文和诗、词都堪称那个时代的高峰。他极大地推进了北宋中期文学的空前繁荣, 使整个宋代文化登上了一个历史新高峰。
本书以访谈对话的形式,采访了鲍十、张欣、黄灯、谢湘南、丁燕等作家,传达了他们对生活、创作的感受,以及作品形成的心路历程。采访者从作家的创作风格出发,围绕作品和创作内容,对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以及文化现象与作家进行交流,表达对创作的理解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作家们的风采,挖掘出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感知到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状态。
本书由曾任上海大学校办主任曾文彪著。2023年10月是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前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2023年10月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前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钱老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爱国奉献、先忧后乐的人生境界已经成为上大学子引以为豪并不断瞻仰的丰碑,已经成为上海大学精神的象征。他的才华与智慧以及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钱伟长教育思想,不仅是上海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上海乃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