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本书有助于加深、拓宽、补充《左传》现有研究,以最新的材料与方法重新审视《左传》文献各类问题。
本书汇集了范文澜、翦伯赞、陈恭禄、吕思勉等近代学者的经典文章,细数了历代王朝开疆拓土、平叛治乱的事迹,以先秦时期巩固统治开篇,按照历史的更迭逐章叙述了秦汉时期的版图初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与分裂、隋唐时期的开疆拓土、宋辽金元时期的和议与扩张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与鼎盛。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三千年中华史,看古代王朝如何治天下,如何发展边疆文化、收复失地、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是如何奠定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的。
全书共收录了12位企业家的访谈实录与感悟,以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底色,各企业家们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职业感悟以及对行业的热爱。对当前市场环境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包括市场趋势、机遇与挑战等。展现企业在项目产品开发、管理或服务上的创新做法,对行业未来预测、展望与期待。这些访谈内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合了实际事例,包含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感悟等,以深刻的笔触写下了对行业、市场的解析与探究,对促进不动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本书是一部解读唐代诗人王维的文化随笔集。作者自大学时结缘王维,坚持四十年用心阅读体察王维诗歌的精妙和人生的悲欢,四处寻访王维的遗迹,将多年所感所察结集成三十一篇、十余万字的作品。作品以现代视角解读王维的人生历程、创作思维,通过一首首诗、一段段故事还原立体鲜活的诗人王维。通过这些文字,作者既跨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又能关照现实,给读者以启发。文字优美流畅,文风坚实质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学性与文化性兼备,对传承古典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碰撞、价值观念的变更、美术教育的普及、国难的压迫等,使得中国画的生存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困难性。本书挑选了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吴湖帆、刘海粟、徐悲鸿十位画家作为案例,引导读者认识当代绘画和画家。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
北魏上承十六国,下启隋唐。建立北魏的拓跋人,在代北曾有一段百余年的成长发育历程,史籍记载晦暗不明。田余庆先生就此历史上的“模糊区域”,通过对史料的透彻分析和反复比勘,纤细考证与宏观考察相结合,重点从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道武帝拓跋珪离散贺兰、独孤等重要部落,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以及从《代歌》、《代记》到《魏书·序纪》的北魏国史形成路径等方面,发掘出拓跋“开国前史”的重要线索,揭示了野蛮孕育文明的北魏国家诞生之路,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具有典范意义。
利奥波德·冯·兰克是19世纪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提倡的客观史学和首创的学术研讨班制度,对现代历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是兰克史学文选第二辑,导言由德国史学理论家约恩·吕森和斯特凡·约尔丹撰写,介绍了兰克的生平,并评述兰克的重要著作和史学思想,为读者大众了解兰克和兰克史学提供了帮助。正文收录体裁多样、主旨丰富的十八篇文章。兰克的诗作和他给弟弟的信向读者展现了结合兰克出身背景和时代印记的“历史神学”,《罗曼与日耳曼族群史》的前言体现兰克对客观性、个体性的认知和欧洲中心主义思想
本书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传记。在这本传记里,李清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妻子、作家,她生活在真实的、复杂的、世俗的人文环境之中,她也活在自己塑造的文学世界之中,在少女时代,受到苏东坡、黄庭坚、曹希蕴、魏玩等文学榜样的激励,作者细笔推测与描述宋代文化风华中成长的少女;在青年和中年时代,研究诗词进行创作,与丈夫赵明诚收藏书册、研究金石,随后又独自经历北宋末南宋初的战乱、逃亡和流徙;最终,经历家暴、离婚、非议,最终,她只能成为她自己。在这本书里,她并非许多前人著作塑造的那个愁怨、感伤的女性形象,她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周啸天编著的《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本书通过年谱这一形式,对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从1890至1927年三十七年间的个人活动及思想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呈现,以可信的历史材料再现李汉俊为改造中国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矢志奋斗的一生,揭示其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远见卓识以及勇于牺牲的高尚思想情操。本书的编写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李汉俊的革命活动及历史功绩,同时为学界同仁、广大党员提供研究和学习便利。 本书正谱内容包括李汉俊学习工作经历、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著述演说等,对其重要活动如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