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唐朝以其富强,振作九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唐、宋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定位,要求唐宋历史的研究突破原先单一的唐史研究、宋史研究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旧局面,构建“唐宋史观”的新思路,树立“唐宋史研究”的新框架,在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中观察、理解中古史上的唐宋之变。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希腊本土延伸到印度次大陆,他的死引发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其间欧、亚、非三个大陆上充斥着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王朝联姻。当男人们在战场上厮杀时,以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奥林匹娅斯为代表的王室女性们却在深宫内院里策划阴谋。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野蛮的战乱时期,仍然不乏璀璨的文化成就,继业者不断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最终使其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阔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这便是所谓的“希腊化时代”。 《裂土称王》一书通过快节奏的叙述,捕捉了这个动荡时代的光影,重现了一直身处亚历
日本人的“单一民族说”在自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战后不断有历史学家挑战这种“通说”,网野善彦显然是其中旗帜颇为鲜明的一位。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网野在自己的学术体系中第一次采用了“东与西”的地域历史视角。他对于“东与西”差异和联结的探讨是多层次、跨学科的,包括从语言和民俗看东西社会差异,从考古学上的石器、古坟等看绳文文化和弥生文化,从“东马西船”“骑马武士和海贼”“东将门、西纯友”“源氏和平氏”等看东国国家和西国国家。以上是前七章的内容,每一章围绕的都是日本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
本书收录了作者研究近代华北区域史的重要文章,主要涵盖理论前沿与概念解读、区域经济与市场体系、城镇发展与社会流动和日本在华北的经济掠夺等方面。这些文章为研究近代以来华北区域史的奠基之作,引领和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本书主要侧重从全方位、宏观的、科学的角度进行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中国朝鲜族如何成为中华民族一员、特别对中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贡献。为研究者提供一部综合宏观立体论述跨界民族——中国朝鲜族方面的著作,以期在理论和体系上都有新的突破。从理论层面而言,我国是一个多跨界民族国家,研究此问题,特别是朝鲜族跨界问题,用事实彰显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正确和伟大;从实际意义层面而言,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国家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建设服务、以及
本书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走西北角”社会实践活动甘南线的行走记录。甘南线连续三年的“重走西北角”活动对甘南藏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变作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它对了解甘南藏区社会文化的真实景象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详细而生动地展示了重走行程中甘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其行程涵盖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甘南藏区重要区域,视角遍及市镇、寺院、村落、牧场,人物囊库了官员、市民、牧民、喇嘛、商贩、大学生、民族艺人等各行各业,对历史变革中的甘南社会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书写。本书包括
本书是登上世界之巅的韩国当代女舞蹈家洪信子的一部自传, 探讨了生命、死亡、孤独、爱、婚姻、自然等主题。洪信子是一位勇气非凡的舞蹈家, 她的人生别具一格。抓住舞蹈时, 她已经27岁。因为偶然观看了一场舞蹈表演而夜不能寐, 猝然发誓一生从舞。此后数年寒窗砥砺, 如运动员一般撕裂筋骨, 练就超级体能。毕业不久, 终于如愿以偿, 以现代舞《哀悼》叱咤纽约舞台。次年再演《喷薄》, 恢复邓肯之舞。自纽约巡演韩国、印度, 赢得前卫舞蹈家的桂冠。成功之后, 她感到心为商业与世俗所累, 精神与生命力的萎
本书内容包括: 北京城的沿革、平原门户、莲花池与蓟城、踪迹高梁河、海淀附近的水道、颐和园话旧、明陵的水文、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等。
本书作者对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并运用出士简帛文献进行早期中国美学思想的探究。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要关注简帛文献中的儒家美学思想,通过对《性自命出》《五行》《保训》《孔子诗论》等的考察,论述了早期儒家美学彰显出的“尚情”、“乐感”、“贵中”、“崇德”等精神特质;第二编主要关注简帛文献中的道家美学思想,不仅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老子》的研究,勾勒出先秦两汉老子美学的嬗变轨迹,又分析了《黄帝四经》反映出的黄老道家美学思想,重新审视了早期儒道美学的关系;第三编通过对银雀山汉简、王家
本书记述了1948年华蓥山武装起义的情况。内容包括: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南方局防蒋;签署和平协议,国民党暗潮涌动;中共四川省委、新华日报社被围,全面内战爆发;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撤离,地下党重新清理组织;育才建校,周恩来关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