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生在中国的日本人,茂吕美耶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的差异尤为敏感,她先是创作了《物语日本》等一系列历史随笔,现又重开字解日本系列。本书即为字解日本系列之一,在书中,作者用38个关键词,以字为经、故事为纬,从食、衣、住、游四个方面分别介绍现代日本人的生活,其中不乏有趣的小知识和游日攻略,如浊酒如何变成清酒,和服腰带怎么越来越宽,主人在榻榻米房见客人为何不必起身迎接,等等,可谓是日本生活文化的普及书。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法国从史前与高卢时期、法兰克人国家、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第五共和国,以及法国现当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本书介绍了劳伦斯·安德森的一生。他是一名丹麦烟草企业家, 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到1928年去世, 他都是中国著名的商人。他是英美烟公司在华经理, 在19世纪末将机器生产的香烟引入中国市场, 当时香烟在世界其他地方正变得非常流行。1849年, 他出生在丹麦埃尔西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在哥本哈根长大, 在那里的一家机械工厂当学徒。从1870年起, 他就生活在东亚, 经历了战争和革命, 并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展现了丹麦人到海外寻求财富的勇气, 并表明, 只要有干劲、勤
近代中国历史方面的连续性学术研究文集,主要涉及历史人物、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军事以及史料辑存等方面内容。近代中国第三十七辑包括民国人物研究\近代中外关系\近代军事\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救济与教育\书评与史料辑存等六个单元内容。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有清季浙江对外交涉中的官绅关系、广大民众抗日自卫团指挥系统的确立与取消、抗战胜利阴影下大后方企业技术人员的归去留、清末民政部与社会救济、宋庆龄接受古巴华侨捐款始末等研究文章,这些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历史
《中国文化入门》是一套为海外学习者设计的中国文化通识型教材。无论是准备参加HSK、IB还是AP中文等考试的海外学习者,还是对中国文化报以浓厚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使用本教材。《中国文化入门》(上、下)共四个单元16课。每个单元名都是一个汉字,分别是美、智、礼、和。从第一单元美开始,到第四单元和结束,四个汉字带领学习者完成一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中国文化旅程。内容涉及地理山水、建筑设计、书画瓷器、文学音乐、衣食住行、古代科技、礼仪制度及儒释道思想等多个方面,包罗万象却并不艰涩难懂。在提供不断深
《微观清史100日:帝国重构、五行八作与城市摩登》是作者多年来对清史深入研究的成果,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同与以往大多数历史类书籍的宏观叙事,作者采取微观历史的写作手法,选取了有特殊意义的100天作为了解清朝268年历史的窗口,从小事件切入,对清朝政治、军事、文化、民生等各方面作专题式的解剖,让读者在知晓历史细节的同时,对清朝的整体历史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二是本书既有学术书的严谨,又兼具大众读物的可读性,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耙梳、整理、比对,还原历史的原貌,将史书典籍中晦涩的记载用生动鲜活
中国造纸术经历了约2 000年的历史发展,原料从麻、皮发展到以竹为主,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多样性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在手工纸研究和纸质文物保护领域中,纸张纤维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尤为重要。本书聚焦于对传统手工纸的纤维分析,并与制造工艺结合起来分析其特点与形成原因。本书在对传统造纸技术、纤维分析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选择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的5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手工纸,结合调查获取的图片,简要介绍其制作工艺。随后利用染色分析等手段,对纸张纤维组成、形态进行分析解说,便于读者按图索骥,
本书从十字军东征的组织筹备工作入手, 从动员、宣传、征兵、集资和后勤等内容出发, 论述了十字军东征的规划过程, 从前期负责宣传动员的教会人士, 到后来负责征兵集资的贵族阶级, 各方力量都为东征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准备。与以往只关注狂热的宗教动机不同,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蒂尔曼认为十字军东征除了目标不理性之外, 其他各方面都是理性的, 其在招募人员、制定征税、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都包含了理性因素, 是一场比任何战争都更为理性的战争。这种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十字军东征背后的政治、经济动机, 也展
本书着眼点是历史中各层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动力结构,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因此,作者聚焦于中世纪本身,力图摘掉后人的滤镜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主要内容包括:观察中世纪的新视角、罗马及其在欧洲西部的后继者,500—750、东方的危机与转型,500—850/1000等。
《潜意识与生存:荣格自传》是一部以自传体书写的心理学家思想史,被誉为荣格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通过病例实证,系统化介绍荣格派心理学中至为关键的阿尼姆斯、阿尼玛模式,从内在事件认识自我,解析精神世界。书中回顾了其83年人生历程,印证了童年经历对其一生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思考了生命中的幻象和死后意识的关系;此外荣格更袒露了自己与弗洛伊德两位心理学发展奠基之人从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的真实历程和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