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目工作室由出版人、画家贺鹏飞先生于2019年在北京创立;2020年,奈目工作室正式筹备建成。奈目工作室的英文名NAMOON源于蒙语,意为寂静、沉静,意境为空灵而无法言说的情绪。奈目工作室的筹备初衷缘自贺鹏飞先生的绘画艺术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热忱。工作室以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为载体,致力于挖掘、推广《山海经》文化,策划相关展览,出版、发行相关的书籍。奈目工作室还常年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讲堂,仅在2020年,就已推出四十余场讲座。
本辑收录四川大学考古校友撰写的学术论文18篇,涉及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希腊学术传统与博物馆起源、博物馆陶器的收藏与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铜镜发掘品的考古情境)、史前考古(龙山时代日照地区的生态环境、回顾与求索——喇家遗址2013—2019年田野考古概述)、商周考古(郑州小双桥都邑遗址再析、论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年代、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小型陶器及相关问题、中国发现早期带柄铜镜研究、战国楚多室墓丧葬顺序初探)、秦汉至隋唐考古(西汉楚国玉覆面的发现与研究、早期越窑及其兴起原因略论稿、对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一种菩
郭家崖墓地地处秦岭北麓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一处规模较大、沿革时间长、保存较好的东周秦及汉唐墓葬群,也是近年来继凤翔孙家南头之后在汧渭之会有关东周秦墓葬的重要发现。对该墓地122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两次完成,这批墓葬对研究秦人社会聚落形态、秦戎关系、墓葬习俗、历史沿革以及古代秦岭南北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信息。
本书首次系统展示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八个时期,按照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器类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文物出土地点涵盖贵州省荣获的国家文物局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5篇,书评与综述3篇。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东方地区、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8集收录了20篇研究论文、5篇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聚落与社会考古、农业与手工业考古、科技与美术考古等内容。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通信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我们在教科书、技术专著以及科普书籍中经常见到那些闪光的名字。那么,这些英雄到底都是谁?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里程碑式的成果的?他们的背后有什么精彩的人生故事?他们有什么科研经验?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套图书分为上下两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 本套图书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数十位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生平故事,以
本书为系列丛书《经典诵读三百篇》的第二册,本系列丛书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针对华文教育专业《经典诵读》课程编写的,旨在引导并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诵读中国文学和文化经典。全书设置基础篇(20篇)、巩固篇(20篇)、提高篇(10篇)三个部分。基础篇多为儿歌、诗歌;巩固篇为绕口令、诗歌;多为传统文化典籍、现代诗歌、现代文名篇等。
本书为系列丛书《经典诵读三百篇》的第四册,本系列丛书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针对华文教育专业《经典诵读》课程编写的,旨在引导并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诵读中国文学和文化经典。本书设置基础篇(20篇)、巩固篇(20篇)、提高篇(10篇)三个部分。基础篇多为绝句、儿歌、韵文等;巩固篇多为律诗、古体诗、词等;提高篇多为传统文化典籍、现代散文、现代文名篇等。旨在使学生通过对中华经典作品的诵读,提高文化素养和汉语应用能力,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五湖四海。丛书编写充分顾及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