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民国学人轶事类图书, 根据民国时期的报刊、图书、书信等原始资料, 用第一手史料捕捉近代历史中学术名人的轶事, 加以记录与评述, 采取通俗简明的叙述方式, 为读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 以及这些学者的生活细节与精神风貌。如, 刘半农与“积微翁”之论争; 钱玄同: 最厌过年的“书呆子”; 梁实秋对“普罗文学”表态; 辜鸿铭: “中国的太谷尔”访谈记, 等等, 本书专注于这些民国学者的特定生活、学术、创作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和轶事。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安史之乱后,面对内忧外患,唐帝国江河日下,李唐的统治者作出了哪些决策。国家从扬弃、自信、包容和开放,走向固化、自满、盲目和无序,为什么国运跌落并走向灭亡?
文史学者李旭东带你揭开李唐王朝盛衰之变的历史谜题,洞悉安史之乱后朝堂的风云突变;以多维度、全局化的视角,展现时代剧变中个人的抉择和挣扎。 <
《两宋之变》描绘了自1100年正月徽宗赵佶继位起,到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南北对峙的历史,展现了北宋帝国由盛而衰,急转直下,最终灭亡,以及南宋军民步步抵抗,最终立足江南偏安一隅的全过程。全书共九章,分别介绍了赵佶继位,宋联金抗辽,第一次汴京保卫战,靖康之耻,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川陕大战,金国联齐伐宋,宋朝反攻,南北对峙等情节。本书叙事宏大,架构严整,笔法平实,从客观的角度,将北宋灭亡时军民拼死抵抗的慷慨悲歌娓娓道来。上演了一幕幕或令人拍案而起、发尽上指,或令人椎心泣血、扼腕叹息的历
《美丽之屋:古埃及神话与民俗》以古埃及神话和民俗为主体,通过古埃及最著名的三个神系,着重介绍了神话中的众多神灵。神话部分通过不同时期的文献介绍古埃及著名神灵的信仰起源与发展演变,其间穿插了泰芙努特的流亡人类的叛变奥西里斯之死荷鲁斯与赛特的争斗巴哈顿的王子等古埃及著名神话故事,全方位地讲述古埃及神话的独特之处。民俗部分则讲述了被神话影响的古埃及世俗生活,覆盖了国王、贵族和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古埃及人的职业体系、节日庆典、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等内容。
《生命之宫:古埃及历史与地理》以古埃及历史和地理为主体,讲述公元前 31 世纪到公元前 30 年期间,古埃及从原始部落联盟到古代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强大帝国再到衰落灭亡的全历程。历史部分包括了古埃及的统一,古王国金字塔时代的发展,第一中间期的混乱与外敌入侵,轰轰烈烈的驱逐外敌战争,强盛的新王国崛起,阿赫那顿的宗教改革,与西亚赫梯帝国的争霸,面临亚述、努比亚和波斯人的入侵以及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建立。地理部分则着重讲述埃及的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尼罗河、沙漠、绿洲、地中海,无不深刻影响着古埃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
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活生生的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正是如此,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众多相关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基于此,本书精选了近20年来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41篇与口述史学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希望以此呈现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趋势。具体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
本书以正史资料为基础,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荡气回肠的战国史呈现在读者眼前,书里有耳熟能详的战国四公子,有惨绝人寰的战争史诗,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有诸侯的霸主更迭,是一部精彩绝伦的通俗战国史。本系列图书分两部,本册为第二部,收录了五章,包括赵国的崛起、卑劣的全民公敌、围殴时代、西北二狼终于秦及一统六合
《剑桥古代史》第十卷描述的时间断限,主要是从优利乌斯·恺撒被杀后的公元前43年到尼禄自杀身亡后的公元69年。本卷将二十一章内容依类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论述了罗马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帝制的运作。原著不仅对这一时期的政府体制、宫廷社会、行省管理、军队建设、边疆防御、法律制度、文化发展、艺术成就和社会结构等史事展开全面阐述,而且对行省议会与皇帝崇拜、保护制与附属国王制、罗马化与地方文化、殖民地与城市化、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等问题亦有细化研究。特别是对罗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即推动
本书对元结生平、行迹及作品进行了相关考证,补充了元结生平事迹、辑佚了部分作品;对元结漫家思想、廉政思想、孝道思想、治蛮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揭示了元结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同时对元结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元结在序体文和山水铭文上的突破与创新;最后探讨了《大唐中兴颂》的创作背景、主旨及传播与接受情况。本书对元结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研究,试图揭示出元结多方面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