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二〇二〇年第一辑(总第十三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二〇二〇年第一辑(总第十三辑)》适合于从事中国西北边疆地区民族语言、历史、考古、地理以及宗教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新冠病毒中,钟南山都冲在了一线。本书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呈现了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病毒中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他的求学、工作历程,生动刻画了钟南山这样一位热爱国家、热爱事业、胸襟开阔、面对挫折却淡定无畏的科学工作者的形象。
内容介绍:
本书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读书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宫(紫禁城),绝大部分建筑空间都容纳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风云,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饮,面对每一个建筑空间,我也只能选取了一个时间的片段(当然是我认为重要的片段)
《厄瓜多尔十二夜谈:赤道之国血脉中的历史与文化》的创作始于2012年6月。“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创作本书秉持的宗旨。这一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全书,并体现在每一个章节中。
本书共分12个章节,篇幅超过400页,彩色印刷。是一部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南美赤道之国的全景式图书。内容涵盖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太平洋沿岸、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四个典型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和历史积淀。本书另辟单独章节,披露一个半世纪以前华人移民在异乡的心酸经历以及立足、创业的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根据蔡礼旭2011年11月同名演讲整理而成,共二十四讲。内容主要有“以师志为已志”“学习心态”“《弟子规》经句分享”等,对于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1978年8月23日到2020年1月26日,科比的年龄永远停在了41岁。20载湖人生涯,4届全明星MVP、2届总决赛MVP、5届总冠军、1届常规赛MVP、2枚奥运金牌,上演60分绝唱,投资基金,制作《Detail》,8号与24号球衣同时退役,荣膺奥斯卡奖,创建曼巴体育学院……即便陡然离去,科比仍为这个世界留下无数美好回忆。他是闪烁着神格光芒的图腾偶像,打造了一个独特维度的“曼巴宇宙”,那里不仅有技艺与艺术的巅峰,也有意志与精神的淬炼。《科比:曼巴永生》还收录科比追
身前敌,打响南昌枪;“九月来信”,支持领导工农红军;从万隆到亚非拉,和平共处影响世界;杀伐决断,铲除党危险的特务;组织《东方红》汇演,与文艺工作者酬唱相和;西花厅里的海棠花,见证恩来与小“只羡鸳鸯”的幸福爱情…… 的一生,既有投身革命、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抱负,又有相忍为党、甘居幕后的默默奉献;他不仅在军事斗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在更显诡谲的谍战中,杀伐决断、手操胜券,富有远见的领导开创了无线电侦查事业;他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在经
本书紧密围绕“屯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主题,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综合研究了西南地区及鄂西、桂北等毗邻地区的部分特色民族文化,探索了一些发掘、保护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路径,总结了一些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经验,并回顾了近年来西南民族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梳理形成了大事记,着力为相关政府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和学术研究主体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为了回顾与总结四十年来中外学界关于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状况、探索与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可能,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出版了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员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举办的“四十年来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中关于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专题研究述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