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当代西方著名女性主义者、科学史家、文化批评家。哈拉维的科学论研究被她自己冠以“技科学”(technoscience)之名,以超越自然与文化的二分为目标。本书抓住哈拉维思想的主线,以“自然、文化与历史生成”为题,全面梳理和分析哈拉维的女性主义技科学思想。
无论被称为全球史、世界史、关联史还是历史-世界,在今天,这一学科无疑激发了读者、媒体和大学教授的兴趣,这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过去的描述。但是,何为全球史?它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的精彩著作为读者理解这种多元化历史的发展和抱负提供了所有的关键要素。错综复杂的关系,出人意料的分支,混合与交融: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后,全球史扩展了地域的视野,跨越了国家的藩篱,在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实体中,从关联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世界。全球史的目标是人、财产、思想、知识、信条的迁移,但同时也是气
第一次十字军运动期间,法兰克军队攻城略地,占领了许多重要的中东城市并在黎凡特建立了十字军国家。西方对征服该地区似乎胜券在握,但众所周知,历史却并未如此发生。十字军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 为了回答这一关键问题,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莫顿把目光投向十字军国家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战役之一——1118年至1128年的阿勒颇争夺战,并将1119年十字军在血地之战中的灾难性失败视为转折点。这场近十年的冲突实际上终止了法兰克人在北方的前进势头,标志着他们在叙利亚北部扩大统治范围的进程开始逆转。十字军运动在
本书是兰州大学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类高水平著作之一。从美学的角度阐发黄河的文化意义。书稿分析了“黄河”既表现为一种文化符号、价值归宿,又呈现为一种艺术对象、生命意象;精神性的“真”、伦理性的“善”与艺术性的“美”在黄河之水、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文化中获得了动态的融合;借助哲学、美学的视野与机制研究黄河文化,可使我们更好地把握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本质性与普遍性。书稿在与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地域性交互中,挖掘黄河文化的“多元”特质;进而分析在与华夏先民的历史性共生中,黄河文化折
汉唐丝绸之路,是陆地丝绸之路发达的历史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等地的联系加强,一个涵盖欧亚大陆的交通网自此建立起来。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历史的主要舞台是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中国以西的区域已较早连为一体,张骞出使,完成了丝绸之路最后一里路的联结,历史意义重大。到大航海时代,世界一体化进入新时期。但是,理解此前欧亚大陆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丝绸之路的作用,是理解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历史基础。本书以学术论文为基础写作而成,尤其充分地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文
爱哭、胆小、厌学、遭同学霸凌、被老师体罚……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全部都经历过:
看见哥哥去上学,还没有到入学年龄的泰戈尔哭着也要去学校,结果被家庭教师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坐在母亲的门槛上读书,看到悲哀的情节忍不住痛哭;
仆人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个圈,把他放在里面,警告他出了这个圈就会有灾祸,泰戈尔吓得瑟瑟发抖;
有一天,家人抓住了一个小偷,泰戈尔又吓得发抖;
本书是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歌选集,收录了西北师范大学一百五十多位知名校友的一百八十多首近体诗、现代诗,时间跨度近七十余年。
《苏辙传》以清晰简练的笔法、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将宋代散文家苏辙的一生描述出来。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苏辙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以苏辙一生的仕途经历为经,同时以其书写的经典诗文为维,全景展现了苏辙独放异彩的璀璨一生。内容丰富充实,文字浑厚有趣。作者根据大量历史资料,重新梳理了苏辙的人生历程,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父兄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鲜活的苏辙。作者深刻阐
朱元璋出身低微,却终成一代帝王,开创了三百年大明,这让很多人对他的经历充满好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通过本书,为我们讲述了朱元璋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图书以章节划分,依次讲述了朱元璋的少年流离失所,青年加入反元及与各个敌对势力斗争,中年称帝、实施各种统治措施,老年屠杀朝臣、积劳成疾去世。图书结合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等多个维度,对人物在成长、心理、性格、生活上进行了全面分析,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古代帝王形象。全文使用了大量注释,引述资料扎实,行文语言明白晓畅,是研究明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按时间顺序对溥仪家世、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进行了细致介绍,真实地呈现了溥仪由皇帝到公民的一生。本书自1964年出版后,先后被译成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出版。溥仪独特且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