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史学家郭志坤、陈雪良所撰写的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共分三十三卷,以人类文明为主线,描述了从一万年以前的远古社会到现今的整个中华民族不断变化的历程。本书以讲述远古时代的中华文明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考古成果,以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远古人的制陶手法、村落栖居、母系社会、穿着打扮、农耕畜牧、丧葬习俗、城市雏形等等有历史记载以前的人类生活,弥补了多数通史类普及读物的空白。本书的后半部分基本依照历史顺序展开叙述,除了传统历史读物常见的皇朝更迭史、政治制度史梳理外,还讲述了各个时代普
《中国简史(上下)》是史学大师吕思勉所著《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再版,原书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当年即再版数次。 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在形式上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悍、易读易解;内容条理清晰,而且极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吕思勉一部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
作者近年来专注于圣贤教育如何落实于生活,培养孩子心性,收到一定成效。世间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终又归结为心的问题。 正如王阳明所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本书期望在古老的经典与现代生活之间架一座小桥,使圣贤教育更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为方便阅读,提升兴趣,本书体例以问答实录形式展开,也契合古人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能学善问,方有学问之道。
本书对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进行梳理扒剔,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条分缕析、删繁就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通过对这段看似纷乱的历史的透析,明晰地反映出春秋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殷商史》充分体现了著名甲骨学、古文字学专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1995年,胡先生不幸辞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继承父业,历经数载踵事增华,终于完成了胡先生这部未竟之作。
本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元朝进行全方位详细论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论述充分,语言简洁。
本书系统论述了自公元前11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迄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代约280年历史,对西周的井田制度、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作了细密的考证和深刻的论述,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了中国奴隶社会在西周时代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
这是一本集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手册,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准确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从业者避开陷阱和错误。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筹划?如何行动?如何开辟经费资源?访谈时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版权?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如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细致入微和富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答案。
全新修订的第3版,引导读者把握数字技术时代给口述历史带来的机遇,也为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务实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淮海战役》收录了曾参加淮海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杜聿明、郭汝瑰、宋希濂等人,对该战役的回忆。分为全战役概述、第三绥靖区、第七兵团、第十三兵团、第二兵团、第十六兵团、第六兵团、第八兵团、第十二兵团、其他各军等章。并附有国民党军作战序列表和战役地图。比较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国民党军视角下的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