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是一本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与两场近代军事战争的历史读物。本书分为开场白及正文四章节内容。开篇即向读者讲明选择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鸦片战争作为中西方战争对比的原因,明确提出本书主题。之后深入阐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析中荷双方在军事技术、作战方式、军队组织训练、将领谋略、天时地利的运用等方面的优劣,从而说明17世纪中国在军事实力方面仍高于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荷兰。之后,重点阐述鸦片战争中几场重要战役,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
十三邀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本书《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本书中与许知远对话的是七位勇猛精
本书以文化学的宏观视野对苏轼与友人交游做个案研究,由小细节透视大结构。对象以苏轼前辈、同辈友人为主,可以看到前辈对苏轼思想、政治、文学、学术诸方面的深刻影响,同辈友人与其彼此因为政治立场、人生操守、文学情趣等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交往关系日益密切。北宋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与文化事件,如濮议之争、熙宁变法、元祐党争、西园雅集等,对他们的交往及情感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交往过程,为苏轼一生重要面向的再现,更集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谓是北宋政治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概念“考古”的方式探寻美国“文明”身份的来源和内涵,及其与美利坚帝国构建的关系。本书认为,“文明”身份大致包含两种逻辑理路。其一是“文明主义”,即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进步的历史信念。美国作为区别于“旧大陆”的“新世界”,更是深信自身发展模式代表“历史的终结”。其二是“文化主义”,主要源于对“文明”的不满与反叛,带有“前现代”色彩。它易被激化为盲目的反智主义、排他主义和战争狂热。在美利坚帝国构建过程中,这两种“文明”身份既矛盾又互补,特别是在美国的权力优势及衰落焦虑之下,
《平宋录》刊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是现存成书最早且最为详细地记载元朝灭宋历程的历史文献。共三卷,纂辑了与平宋相关的史实、诏书、贺表、碑文等材料。《北巡私记》是元末江西 临川人刘佶所撰写的一部日记体史书。作者刘佶身为当事人,详细记载了明军破大都后元顺帝的北奔,以及其后约十七个月在蒙古朝廷内外的诸多史事,如顺帝北逃的路线、朝廷官员关于南下收复大都与北幸和林之议、地方诸将与北元中央的关系、北元朝廷与高丽的关系,等等。《农田余话》全书共分两卷,卷上六十八条,卷下四十六条。此书虽
1974年,梁实秋与韩菁清在台湾相遇,随后相濡以沫十三载。本书精挑细选了80余篇能直触俩人内心情感的书信,向读者展示爱的温馨,爱的纯真,爱的甜蜜,爱的启示。虽逾古稀仍坦然奔赴爱情的大文豪,其书信字里行间透着真挚热烈。这种无视年龄、饱含热情的爱情观,不畏闲言碎语敢于遵循内心的赤诚,在这一封封书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稿在厘清传统书论话语基础上,抽绎传统书论话语体系。以传统笔势论为理论依据,从线势、字势等角度,结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训练体系,理论联系实践,描述书法技法。在此基础上,展开作品历史与形式的鉴赏部分论述。并在书法与篆刻关系基础上,介绍传统篆刻文化与历史名作,为《书法鉴赏》类著作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叙述模式。本书稿响应国家构建本土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号召,以中国古代书论中核心范畴与命题为立足点构建章节构架体系。在经典书论中重构书法的审美意趣,用以指导书法实践,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继承传统,发扬创新,
1789~1850年,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时代从毁灭性的战争阶段过渡到了漫长的和平阶段。政治动荡和经济活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欧洲却从世界中急剧撤退:全球帝国在很大程度上解体了,美洲的新国家取而代之。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六卷,安德里亚斯·法尔迈尔生动地描述了革命与改革时代的欧洲,并探讨了政治动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经济变革带来了政治革命,还是革命为欧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这是本卷想要讨论的问题。
本书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列教材之一,以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讲授的的秦汉考古研究课程为基础,经过构建体系、润色文字、整齐体例而成。全书分为都市、陵墓、器物与货币、秦汉文化的传播等几个部分,系统讲述了秦汉时代重要的考古发现、秦汉考古的理论与成果、考古学视野下对于秦汉历史的认识等,尤其注重以《仪礼》等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材料进行比对研究,对于秦汉都城建制、陵墓制度、丧葬礼俗诸方面不少聚讼纷纭的问题,做出了透彻精当的讲述,为秦汉考古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知。
这是一部关于规则的全景历史。规则几乎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则决定我们的开工和收工时间、开学和放假的日子,引导路上车辆的往来,规定了结婚的对象和方式,关系到足球比赛里怎么得分,定义了哪些是能带上飞机的行李,决定句子的语法,在咖啡厅宠物是不是受欢迎。除了这些写在标志牌、手册和法律中的明确规则,还有许多没有明言的潜在规则。规则之网编织得如此紧密,几乎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逃脱得了规则……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规则感到恼火,并渴望那些我们没有的规则,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