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露了清末英人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 记录了20世纪初我国政府在当地维护国家主权、行使有效管辖和防止英人入侵的历史事实。该书稿成后即逢辛亥鼎革, 此后便一直以抄本传世, 目前仅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发现1959年手抄本一部。为发挥其的重要学术和现实价值, 笔者在整理、点校基础上, 从编撰背景、成书过程、体例内容、资料来源与地位价值等诸多方面, 对这部新发现的清末地方志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漫步长安街》选择从建国门桥出发,因为这里曾是饱受苦难的国人寄托建设一个全新强盛国家的梦想之地。由此自东而西漫步,古观象台历经了600年的兴衰流变;中国海关总署目睹了百余年间国门主权丧失又重获的曲折;坐落于贡院旧址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见证了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陈列的识字证、妇女选民证和土地证等物,是中国妇女地位提升的直接体现;巍峨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彰显着泱泱大国的雄浑力量;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映射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沉淀和文化自信&hellip
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手里一把好牌,为什么就总是出昏招,就总是打不赢?还有一部分成过事的人,暂时挫败之后、暂时成功之后,为什么就彻底慌了,就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做了? 在非常难做事的晚清,曾国藩做实事,做很大的实事,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方法论和修炼法门。 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成事》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过去二十
通过对民俗概述、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农业民俗、工艺美术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人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等的分类介绍,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本书以鲜明的民族性、比较性和丰富的知识性为特点,结合民俗旅游的案例,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应用性。本书既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的教材,又可以作为旅游者、导游工作者的民俗文化读物。
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全面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历史必然性。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讯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资利用的租界安全缝隙六大因素相互支撑,构成上海的独特性。本书视角新颖、史料扎实、图文并茂、文笔生动,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陈乔年(1902—1928年),陈独秀次子。担任过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主席团成员等职务。在1927年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8年被捕后牺牲,牺牲前他慷慨陈词:“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本书分为“安庆世家 年少气高”“追寻真理 远渡重洋”“思想飞跃 投身革命”“少年归来 初露锋芒”“转折关头 坚守信仰”“最美芳华 以身殉国”六章及陈乔年大事年表,记述了陈乔年短暂而光辉的革命一生,展现出这位革命先烈
陈延年(1898—1927年),陈独秀长子,2009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早年赴法、俄留学。1925年春至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本书分为“少年时代”“留学欧洲”“初到广东”“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投身大革命洪流”“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六章及“陈延年大事年表”,记述了陈延年光辉灿烂的短暂一生,展现出这位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繁华背后尽苍凉:张爱玲传》是一部真实、严谨且真诚的人物传记。
本书以张爱玲的作品(包括其晚年自传体三部曲)、书信,以及对其的采访、文评和回忆录等大量手资料为基础,突破以往张爱玲传记中美文式书写风格和学院式文评的模式,在社会剧变和家族衰落的大时代背景下,以小说的形式,细腻、准确而深刻地描摹出一代天才作家辗转流离,在乱世中企求一份安稳、活出一个真我的传奇。
本书内容真实严谨且真诚,文风细腻深刻又通达,以人物为主体,从人物命运和家族变迁中透视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它
历史是一条河,亦是一座山。山在险峻逶迤,史蕴悠远起伏。辛亥缘起、北伐分合、安内攘外、战和纷争、抗战焦点、美使调解、国共决战……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重大的庐山旧闻,蒋介石、宋庆龄、张学良、周恩来、杨虎城等一大批历史重量级人物都曾来到庐山,留下历史的脚印。本书淋漓尽致地描绘和再现了与庐山有关的重大历史抉择,展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