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是一本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与两场近代军事战争的历史读物。本书分为开场白及正文四章节内容。开篇即向读者讲明选择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鸦片战争作为中西方战争对比的原因,明确提出本书主题。之后深入阐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析中荷双方在军事技术、作战方式、军队组织训练、将领谋略、天时地利的运用等方面的优劣,从而说明17世纪中国在军事实力方面仍高于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荷兰。之后,重点阐述鸦片战争中几场重要战役,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
法国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提出礼物理论后,影响辐射至各大学术领域,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莫不受其影响。本书在详细梳理莫斯礼物理论的基础上,切入当下江南民俗活动的三个案例,理论探讨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本书旨在完成两项任务:第一,对礼物范式进行梳理;第二,用礼物范式对当下江南民俗活动进行解释。礼物范式的梳理相对完整,但对江南民俗活动的解释只是一次尝试性理解。通过对人开展的各个活动的理解,我们方能理解人本身。
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曾在1933、1934年两度为北京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课程,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底本整理而成。这是蒙文通先生现存唯一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系统论著,其中民族迁移和古代制度变迁等内容尤其能够反映作者长于思想史、民族史、历史地理的治学特色,极具学术价值。
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为核心,收录了作者本人撰写的相关回忆、随笔、演讲、访谈和论文等,反映了张西平教授在汉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思考与随想感悟。全书整体分为“师友情缘”“游心之语”“师生之谊”“学术访谈”和“汉学探源”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学问历程、学术交往以及教学感悟、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点滴事情。
《山海经》包含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山海经》一书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尚书》列为重要核
从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的历史,从早期的灌溉农耕文明到城市国家的建立,从赫梯古王国的军事领袖到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缔造者,从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险到伊朗人的迁徙,从古巴比伦之囚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领土争夺与政治斗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共同在这片横跨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中,勾勒出一幅纷繁、丰饶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书中还引入大量考古资料,力图为读者呈现古代这一广袤地域的真实面貌。<
书稿在广泛搜集、大量掌握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清朝改土归流的全过程,对雍正和鄂尔泰所形成的改土归流共识有准确的把握,对改土归流的本质有深刻的揭示,尤其是对湖广总督福敏、迈柱以及湖南巡抚布兰泰、王国栋在湖南、湖北进行改土归流的艰难过程有充分的展示;彰显了清雍正戊申年(1728年)永顺宣慰使彭肇槐自觉服从国家大局,自请纳土改流,迁回江西原籍为流官的大义之举。彭肇槐的戊申自觉不仅为永顺地区彻底进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也为土司地区官员自觉服从国家管理、维护中央王权树立了
本书为名人轶事类图书,以近现代艺术界名人典故为特定主题,用稀见的近现代文献,如当时的信札、书籍、报纸、杂志等,与近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的生平互为佐证,采通俗简明的叙述方式,为读者讲述这些卓越的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的点滴。本书将这些艺术界名人的生平的方方面面细节和轶事,以真实的面貌,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