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7年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第九卷,起止时间为1957年1月1日
《地
本书是本社的重点影印图书项目“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之一种。全书20册,收录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的20种方志,包括康熙《宝坻县志》、雍正《高邮州志》、《民国淮阴志征访稿》等,其中10种为孤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田野考古绘图》结合考古学实践,从制图的基本知识、图字,素描、田野绘图的方法等方面人手,分门别类地讲解了绘制田野绘图的两大基本类别,遗址图、墓葬图的方法。并结合正、误两方两的实例,对插图的正确性、艺术性进行了点评。是一部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考古绘图教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讲述了:1911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图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四卷,起止时间为195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撰过程中,注意突出1952年的历史主线,即《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所指出的,“一方面争取抗美援朝斗争的更大胜利(包括和平解决的胜利),另一方面争取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主要准备工作”,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几个最为重要的事件,即开展或继续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力图反映1952年历史全貌。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于当时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六卷,起止时间为195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国史编年》不同于一般的《大事记》。其体例兼采编年与记事本末两种史书之长,即:以“纲文”按年、月、日排列大事;“目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部分重要条目后附以“文献”,并加“注释”和图片。 “纲文”力求简明、准确,经得起查对核实。“目文”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力求完整和客观,一律不作与记事无关的描写和评论。文献参照《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的编选范围,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五卷,起止时间为195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围绕1953年三大任务形成的主线,即《人民日报》本年元旦社论所指出的:“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专业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
考古绘图是一门具体地把制图学应用于考古工作和研究,用制图学的理论和技术来说明考占材料的基础技术科学。《考古器物绘图》概括地论述了考古绘图的意义、种类,初步介绍一些有关考古绘图的必要知识,如绘图工具的使用,绘图的步骤与方法,网字的标注及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