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一本带有萧红传记色彩的散文随笔。书稿主要内容是围绕作者丁言昭邀请的四十多位与萧红有生活交集的文学前辈们的题词卡内容展开,叙述在这些文学前辈眼中萧红的生平往事以及作者丁言昭与这些文学前辈的交往事迹,将萧红的伴侣、知交、朋友,一个个立体地、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丁言昭在表现萧红形象的时候,更加关注到萧红女性主义特质,将其独属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尽力还原出萧红多方面的特征。
书稿图文并茂,散文化的语言上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大量的图片又
寿神,即寿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既是人的寿命的象征,也是天子寿命、国运长短的征兆。传统年画中,寿星多为弯背弓腰,笑容可掬,头额隆起,白须白眉,一手龙头拐杖、一手托着仙桃的形象。本书精选一百幅有关寿神的民间图案,通过图案追溯寿神的来历故事,用视觉化的图案和精炼的文字对中国民间的寿神形象进行有趣的呈现,包括南极仙翁、西王母、彭祖、无量寿佛、麻姑、东方朔等,共同讲述中国寿神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一本给8岁以上孩子阅读的人文地理探险故事书,讲述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随小猎犬号环球科考的故事。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登上英国皇家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开启了历时5年之久的环球科学考察之旅。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遍访大洲大洋,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每一处震撼人心的景致都会让他发出由衷的赞叹,每一种新奇的动植物都能引起他强烈的兴趣,而每一次崭新的发现也在挑战着他头脑中的旧观念。谁也没想到,这趟科考之旅竟会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既有认知。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短短十余万字,清晰简练阐述中外大家生平、思想,让读者快速读懂大家。丛书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到纸张选择、印刷力争精益求精,成就视觉欣赏与阅读体验于一体的大众读物。
不虚与委蛇的郭嵩焘,成为政治角逐场的落败者。官场三起,又三落于人事构陷,身为晚清首任驻外公使,竟因副使罗织罪状的密奏本而被提前召回。《简读郭嵩焘》介绍了郭嵩焘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陈寅恪,近代中国融合中西、学贯古今的学术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之一,也是近代集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造诣于一身的百年难见之人物。本书以其一生求学、教书、著述等生平活动为线索,分析其独
书稿以唐朝的开创者高祖李渊和继承者太宗李世民为中心,以李氏家世、太原起兵、一统全国、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宫廷生活、民族政策、文化成就等内容为框架,系统地阐述了唐武德、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思想、社会生活等内容。书中将唐高祖李渊的历史地位抬升,以此凸显出李渊在建唐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以及在武德年间为唐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些正是此书的价值及意义所在,为研究唐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最先对史料采取了分析批判态度。在其经典著作《历史》中,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作者通过细致研读《历史》及大量转引希罗多德言论或研究
本书梳理了2012年以来盘龙城遗址的环境考古工作,主要包括陆地考古勘探、水下考古勘探与试掘、湖泊地形测绘、湖泊钻孔植物遗存分析、典型剖面沉积物分析;在对环境考古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盘龙城遗址的地貌形态、河湖分布与生态环境;最终对商文化时期盘龙城的聚落景观进行了复原,进而对同时期盘龙城周边聚落的空间分布和层级进行了讨论。
本书梳理了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器、绿松石器以及石器材料。通过对以往出版以及未披露的资料进行整合,对盘龙城遗址过往所发现的三类器物进行报道。此外,本书还对以往存在问题的资料进行了补正,主要包括玉器以及石器 的材质方面。最后,运用光谱、元素、矿相等多种分析方式,在物料的产源方 面进行探索,进而阐释盘龙城先民在矿物资源利用中的策略。
盘龙城青铜器的类别和数量、品质和等级在早商时期都具有代表性。本书梳理了盘龙城遗址历年出土的青铜器材料,探讨了盘龙城青铜器类型及其演变、分期与年代。在制作技术层面,讨论了青铜器成形技术、铸接技术、辅助技术 并总结了技术特性。在装饰艺术上,讨论了纹饰的类别与布局、纹饰的制作以 及装饰的演进。在成分与结构上,讨论了冶金遗存、合金工艺、青铜生产和物 料产源。最后总结了盘龙城青铜器所代表的早商青铜器的一般特征,以及所反 映的早商社会礼仪和社会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