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短短十余万字,清晰简练阐述中外大家生平、思想,让读者快速读懂大家。丛书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到纸张选择、印刷力争精益求精,成就视觉欣赏与阅读体验于一体的大众读物。
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最先对史料采取了分析批判态度。在其经典著作《历史》中,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作者通过细致研读《历史》及大量转引希罗多德言论或研究
本书以钱乘旦教授开设的颇受北大学生欢迎的“大国崛起”课程为蓝本,讲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讲大国崛起不仅讲基本故事,讲一些有趣的情况,更着力于将大国问题、大国兴衰的问题讲清楚,寻找普遍规律和共性。跟随钱教授的讲述,读者能够明白:所谓“世界大国”是什么?这个现象何以出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世界大国”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一些国家崛起、另一些国家衰落,大国兴衰的机制是什么?
本书为作者用10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结合近年来的最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第三卷为《日月星辰》,讲述从唐高宗李治从登基到去世、武则天摄政这一段历史。 高宗在位达34年,为唐朝诸帝中第二长者。文治方面,他识人认人,唐朝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武功方面,击灭东西突厥,唐朝版图在他的时代里达到最大。但是由于高宗性格柔弱、身体较差,他的朝政前期受舅舅长孙无忌把持,后期受妻子武则天把持,使得他本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长期被父亲李世民
绍兴二十一年初冬,临安,宋高宗带秦桧等人去清河郡王张俊家吃了一顿饭。八百年后,杭城烟火繁华,御街遗址犹存,翻开这本书,我们一起自凤凰山皇城出发,沿御街,过朝天门,去清河坊张俊家,参加皇帝的饭局。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其去世后,当时著名学者曹耀湘主持编纂了《曾文正公家训》,由传忠书局刊行。此书分为上下两卷,精选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书117封,上卷55封,下卷62封。除一封写给叔父、两封写给夫人、一封写给侄子之外,其余皆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内容涉及持家、治学、修身、为人、处世、养生等多方面,士大夫之家皆以之为教育子弟的教材,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清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初刻本为底本,以台湾学生书局《湘乡曾氏文献》为校本,以光绪十六年鸿宝南局校印
这是一本引自德国的关于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传记图画书。主要内容是:玛丽·居里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知名的女科学家。在她的家乡,女孩子是不能上大学的,于是她便来到巴黎求学。她把名字改成法式的“玛丽”,后来与法国人皮埃尔·居里结婚,成为“居里夫人”。她从事科学研究,发现了两个不为人知的新元素:钋和镭,还将它们的特性定名为“放射性”。她一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研发“居里疗法,推动医学进步,造福人类。故事启发读者:阅读传记,感受榜样的力量,发现自己的热爱,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成长志气。
本书整理了汉娜·阿伦特的数次访谈,并收录了她与雅斯贝尔斯夫妇的通信节选。阿伦特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她的哲学洞见与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启发了无数读者。阿伦特在这些访谈与书信中剖析了她的人生和作品、思考动因和哲学主题。“我想理解”是阿伦特一生的信条,她想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理解生命的意义。而本书汇集的访谈与书信则提供了理解阿伦特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她的坦率与智慧,让读者得以见证她亲历的历史事件,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以及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为大众所写的一本历史科普读物。作者从“宦官”“外戚”“黄巾”和“后汉的地理”等方面写起,还原史实真相,对董卓的扰乱朝纲、曹操的崛起、司马氏的兴盛衰亡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为一些被文学丑化的人物“辩诬平反”。语言通俗生动,既纠正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偏差,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文艺复兴之初,历史学家们就开始着手研究罗马尼亚人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特性及语言。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罗马尼亚人的前世今生、他们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专业且正统的历史论述,更是频频见诸历史教科书和不同渠道的大众媒体。 尽管如此,但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学科一向很难界定,它总摇摆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在史学与神话传说中周旋,或是真实事件的记录,或是有感而发的随笔,亦真亦幻。另一方面,在探究罗马尼亚民族历史的过程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