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再版书,原书名是《甲午战争简史》,2014年首次出版。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本书稿从战争缘起、走向战争、战事初起、黄海大战、陆地之战,以至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与日本政府艰难的谈判过程,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甲午战争的完整过程。既有宏观大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描写,是一本让大众了解甲午战争历史的普及读物。此次再版,作者重新写了一篇长序,对书名《甲午,不止是一场战争》做了详细解释,并对内文进行了重新修订修改。2024年时值甲午中日战争130周年,出版此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
该书全面梳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深入剖析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与发展前景。作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提炼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观点,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书中不仅回顾了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历程,更结合现实社会背景,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案例。本书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也是对其创新发展思路的探索,旨在引领读者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构建文化自信、
"本系列作品《从秦皇到汉武》,分为三册,共计100多万字,近400幅地图。《秦灭六国》,分为三大部分:秦部落受封伯爵,统一关中,称霸西戎。商鞅变法,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战神白起诞生,长平之战奠定一统趋势。秦始皇灭六国、巡游天下,赵高、李斯沙丘之谋。《楚河汉界》,分为四大部分:陈胜、吴广从起兵到覆灭,巨鹿之战,刘邦入关中,鸿门宴,项羽分封诸侯。彭城之战,荥阳之战,楚汉以鸿沟为界,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项羽乌江自刎。《大漠西域》,分为四大部分:冒顿单于称霸大漠南北,卫青收复河
本书以浙江省档案馆以及温州、台州、舟山、宁波市档案馆的海洋渔业档案为史料基础,结合报刊、方志、文件汇编、文史资料等,从组织与技术两个角度出发,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的海洋渔业集体化问题。具体而言,本书主要探讨了水产经营组织的变化、渔业生产组织的变革、敲?的扩散与应对、机帆船的试验与推广。本书认为,集体化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浙江的海洋渔业秩序,国家力量在海洋渔业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增长。新中国在海洋渔业领域建立了有别于明清时期与民国时期的财政汲取模式,同时通过持续的财政投入来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
《礼记集说》,元陈澔撰。 陈澔,元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字可大,号云住。东斋先生陈大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于宋季隐居不仕,不求闻达,教授乡里,有《礼记集说》行于世。世称经归先生。 据陈澔自序,《礼记集说》完稿在元至治二年(1322)。其先,宋代卫湜曾撰《礼记集说》百余卷,遍采群言,卷帙浩繁。陈澔此书虽与之同名,然宗旨不同。其自序称:“欲以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义。”可见陈氏《集说》以简明浅近为要。虽汇集前人诸说,但亦加以取舍,并按以己意。
《载欣载奔:过一过中国人的好日子》一书呈现了数十个家庭在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路上,个人以及家庭的变化。第一部分以乡土农村为主题展开,说明老家及家风带给人的滋养。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的生存感受和生命状态。第三部分讲述与传统戏曲的缘分,阐述戏曲里的礼仪教化。第四部分讲述了中国农村保留的一些传统习俗。本书把孝悌精神、夫妻之道、教养之道融入日常生活,让日子越过越顺意,越有中国味道,社会更加和谐幸福。这些文章不仅融合了作者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感悟和亲身体验,更是通过作者的现身说法,使得传统文化不
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本书所述之独联体概念的内涵一般指组织范畴,外延一般指地缘范畴。作为组织概念的独联体是指由原苏联大多数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国际组织,是苏联解体的产物。作为地缘概念的独联体是指由加入独联体组织的原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区域,即独联体地区。独联体地区与我国毗邻,是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的重要地区。本书全面介绍和阐述了独联体的建立与机制建设、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独联体次区域一体化组织、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在独联体地区的对接合作等内
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王朝变得暗淡无光,雍正本人也呈现出冲突、复杂、混乱的个人风格和政治面貌。他的王朝的历史价值、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个人的性情嗜好、死亡原因等,都充满了彼此对立的评价,缠绕着诸多疑问。历史的真相,我们可以探究,而雍正本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却无从知晓。 坊间翻案之作或野史传奇,已经太多,而本书毋宁引领你亲临历史的现场,用史景迁式的历史著述风格,再现雍正“朕这样汉子、这样皇帝”的心理图景。打开书,雍正就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
唐代的礼仪制度既是中国古代五礼制度的发展高峰,又是唐宋之际国家礼制与社会礼俗发展变迁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近三百年的社会历史前进过程之中,礼制也随之跌宕起伏、盛衰演变,被赋予复杂多样的内容特征与实质内涵,极具学术研究意义与价值。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书稿从唐代礼仪制度的文本载体——礼仪文献入手,先是整体把握其基本内容的撰作与存世情况,然后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细节的研究,论证其与唐朝当时施行的礼仪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全面讨论唐代礼仪文献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同时,在具体礼仪文献的研究过程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场景的瞬时表达。本书别开生面、溯流而上,以岁时年节为主线,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中发现古代中国人的节日民俗生活细节。本书引用古典诗词对联超过300首,配古典绘画作品达35幅。读者可从中真切触摸到某个特定时期的中国风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