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驾崩后,武媚娘为了登上皇位对亲儿子下死手,终于在李家子孙所剩无几之时,她得以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的女皇帝。称帝后的武曌发生逐渐弃用酷吏,启用德才兼备的大臣,社会上升趋势明显。身为女皇帝的武瞾也想像男皇帝一样有个庞大的后宫,怀义和尚、张昌宗、张易之等帅小伙走进她的生活,也成了她执政生活中的败笔。
本书作者徐思众为我国珠心算教育专家,20世纪90年代因其精湛的专业教学和研究能力受到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接见,后被马来西亚政府礼聘为国家珠心算教育顾问,他和马尔蒂尔因此结缘,相识相知近30载。全书共分为9个篇章,具体内容为:第1章回忆了“我”结缘马哈蒂尔的起因及二人第一次见面的细节;第2章讲述了“我”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珠心算打动了马哈蒂尔;第3章介绍了马哈蒂尔的爱好和家国情怀;第4章讲述了马哈蒂尔的超前思维和做事风格,以及其对华友好行为;第5章通过讲述马哈蒂尔第一任退休期间与
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百家讲坛”名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对这部史学著作做通俗化解读,通过解说大众熟悉的人物典故,传达《资治通鉴》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处事哲学。作者通过“人生第一课”“成功一定是好的状态吗”“一位强势母亲的悲剧”等12个故事,精辟解读《资治通鉴》中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领会其对于当下生活的重要价值。
本书稿是武斌文明史公开课丛书之一,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起源、发展、传承的历史。包括(1)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2)文明传承机制与自觉意识;(3)文字与书写;(4)历史书写与文明传承;(5)纸、印刷、书籍与文明;(6)完备的教育制度;(7)技术与技艺的传承;(8)礼俗与民间文化;(9)突破、创新与连续性;(10)开放性、包容性与融合性;(11)守成、变革与更新等内容。
本书稿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整体面貌、突出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内
唐代的礼仪制度既是中国古代五礼制度的发展高峰,又是唐宋之际国家礼制与社会礼俗发展变迁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近三百年的社会历史前进过程之中,礼制也随之跌宕起伏、盛衰演变,被赋予复杂多样的内容特征与实质内涵,极具学术研究意义与价值。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书稿从唐代礼仪制度的文本载体——礼仪文献入手,先是整体把握其基本内容的撰作与存世情况,然后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细节的研究,论证其与唐朝当时施行的礼仪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全面讨论唐代礼仪文献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同时,在具体礼仪文献的研究过程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场景的瞬时表达。本书别开生面、溯流而上,以岁时年节为主线,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中发现古代中国人的节日民俗生活细节。本书引用古典诗词对联超过300首,配古典绘画作品达35幅。读者可从中真切触摸到某个特定时期的中国风俗民情。
从历史研究的本质切入,深入剖析创造明治的领导者之群像。明治政府的权力者,他们的个人主张、言行、个性,与明治时期的日本历史进程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那些至今仍存争议的事件又是怎么回事?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冷静透彻地观察和论述历史与人的关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鸟海靖,以事件说人物,用人物还原历史真相……
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福谷传奇》《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玉石雕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霍桑另一方面又是短篇小说和儿童故事作家中的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还担任过外交官,这些我们都不甚知晓。在这部霍桑女儿罗斯执笔的传记中,全面再现了更为丰满的霍桑形象。传记的基石为霍桑夫妇的书信、日记以及霍桑夫妇与当时世界各国作家、艺术家、思想家的通信、座谈和往来的事件记录等,均为一手资料,另外也有霍桑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经历叙述等,是一部全面客观展现霍桑一生的经典传记作品。
《英国小史》在作者的喜马拉雅音频课程“世界历史大师课”基础之上整理修订而成,以30个主题串联起英国从史前直至当下的历史。大到介绍英国史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如君主立宪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政党制度的演变、现代司法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与弊病、外交政策传统与特色等;小到介绍英国人的吃、穿、住、行、习俗、偏好……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向我们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英国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了其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此外,作者精选了150余幅照片和插图,使读者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历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