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东晋时建于河西的五个王国,分别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史称五凉。五凉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本书以前凉开国君主张轨、西域之王吕光、唐朝先祖李暠等五凉王国七位领袖精英人物为主线,揭开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盛衰之谜。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是唐宪宗李纯在位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这一年看似只是大唐289年中的普通一年,却影响了此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这一年看似是在凯歌高奏中度过的,但朝堂上早就暗流汹涌,后宫中早已杀机四伏。
本书深入解读元和年间诸多政治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将其巧妙地串联起来,从史料出发,透彻解读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在声望日隆之际突遭谋害?原本中兴大有希望的大唐为什么会随着他的死彻底走向沉沦?作者尝试小切口解读元和十四年朝堂内外的风起云涌,大场景复盘大
曾自嘲为唐朝片警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坚持文史融通和现代传记文学立场的写作追求,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以长期研究积累和新见文献做支撑,生动再现了他们真实而坎坷的生命历程,对各家诗歌也有精彩诠解。
《唐都长安》是一部关于唐代长安城的全面性的综合研究作品。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隋唐长安城在继承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这一传统都城建筑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象天设都的思想,并吸收北魏洛阳城建制,经过隋唐两代的营建,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壮丽、布局最规整的都城,以后各朝的都城营建主要沿袭了隋唐长安城建制。
本书关于唐代长安的营建与规划布局叙事极为详尽,从关中的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和隋大兴城的创建说起,到唐代长安城的发展、破坏
该书是全国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子课题——“当代欧美史学及其发展趋势”的结项成果。该书从专题与国别两个角度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欧美史学的发展状况。从专题来看,是统一欧洲史的写作。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当代欧美史学界鉴于当时欧洲联合的趋势,追根溯源,对基佐、圣西门、雨果等人的统一欧洲观进行了系统梳理。随着欧盟的建立,西方有不少人在新视角的指导下撰写欧洲史,这是当代欧美史学的重要关注点。当代欧美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国别史,该书梳理了法国、
本书《宋韵文化研究报告》系浙江省社科界首部对“宋韵文化”研究的起源以及过程进行综述的书稿,同时对宋韵文化研究的在学术界、宣传界的宏观概论,最后又提出作者本人对宋韵文化研究展开传播的建议。本书从浙江省域层面对“宋韵文化”的舆论宣传与推介展示,宋韵文化”学术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浙江省内各地市(县区)的宋韵文化挖掘、宣传与研究动态等三个维度,对浙江省内关于宋韵文化宣传、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予以全面综述,并对推动“宋韵文化”深层次研究、传播、转化提出四条建议。本书得出结论,今天的浙江提倡“宋韵文
本书以纵横捭阖的笔法,讲述了宋朝三百年波澜壮阔而又充满矛盾与纠结的历史。有对宋朝高度文明的政治、文化生态的褒扬,也有对其军事、外交败笔的解读和抨击,更有对其兴亡沧桑的深思。
历时七年多“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巨大影响,史学家司马光是这样评价的:“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又出现新的两大难题——藩镇割据、外敌入侵。资质平庸的代宗李豫性格懦弱,用人又频频失误,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唐朝也进入全面的衰败期……
在魏徵、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马周、王珪、褚遂良、李道宗等人的陪伴和共同努力下,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盛唐景象,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一道美食浓缩人间百味,一阙词篇传颂千古风华,一种境界,揭示生命的真谛。每当提起苏东坡,仿佛唤醒岁月的风雅与胸襟。他是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横跨时光,追随者跨越世代。他的魅力何以历久弥新,至今依然深深撼动无数心灵?
《苏东坡》一书生动再现了这位北宋文坛巨匠波澜壮阔的一生,详尽叙述了他的家世背景、仕途起伏和文学成就,并通过丰盈的故事展示了苏东坡独特的幽默与才情。全书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严谨细致,对人物评价客观公正,保持了历史的庄重与深度。
苏东坡纵贯庙堂与江湖,历经荣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