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政区地理三探》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论文合集。本书是新修《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图集》项目组成员的阶段性成果汇总,亦是清史地理研究学术前沿的成果汇总。书中共收录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四十篇,内容涉及清代历史地图编绘研究、清代古地图与地理志书研究、清代政区沿革研究、清代边疆地理研究四个方面。本书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其内容可与《清史地图集》相得益彰,其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公元6世纪中叶,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末期,门阀士族腐化堕落,各种社会矛盾已空前激化。被梁武帝收留的东魏降将侯景起兵叛乱,撕开了梁王朝太平盛世的遮羞布。本书以侯景之乱为切入点,在细节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腐朽无能。侯景之乱是南朝乃至六朝盛极而衰的导火索,也敲响了六朝士族门阀制度的丧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朝南弱北强的局势,为隋朝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书中附带讲述了著名史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令人唏嘘的谋反案,以及梁末徐陵出使北朝的
本书以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为主线,以介绍重要红色文物为主要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革命精神传承多年,革命文物正是反映革命精神的最具体最直观的体现。本书精选百年党史中的重要文物,兼顾重要人物与重要遗址,各配800—1000字的故事,并附文物或历史图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因百年党史中代表性的红色文物众多,一本书无法囊括,故本书选取的革命文物时间到1949年开国大典
本书分德育理论研究篇、班级管理经验篇、管理个案分析篇、班级组织与设计篇、学生心理沟通篇。收录有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塑造教师的魅力、多彩文化打造精品班级、如何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等文章。
本书主要探讨了在中国文化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首先,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并从相关理论出发,构造了文化影响企业决策的基本逻辑框架。其次,本书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最后,本书从集体主义文化和社会信任文化入手,基于企业在慈善捐赠和整体社会责任履行的表现,深入探究了文化对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本书由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编审张晓栋著。全书以近代史为坐标,借助王韬的个人生活细节,还原一个生动的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早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真实场域,其中涉及租界的兴起、历史事件的还原、城区的拓展、文化的嬗变、风俗的流转、制度的变迁、洋务的酝酿以及重要人物的聚合星散。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变法派和启蒙思想家。他曾经创办过《时务报》和《汉学堂》,参与过反清运动和洋务运动,出国考察过西方国家,出版过《中国通史》和《中国文化史》,提倡变法自强,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
本书以大量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历史图片为写作线索,将旧日影像的研究脉络与19271949年的历史紧密相连,给读者勾画了一长串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的民国社会图景:跟随作者风趣的行文和一张张精心挑选的老照片,我们看到历经短暂安稳岁月的民国,看到抗战十四年间的血泪困苦。但同时,中华民族的坚韧、友爱、团结等优良品质也悉数展现……在这里,来自19271949年的历史不再是由文字平白叙述的一段段史实,而是触动人心、令人震颤的故事,让人为之哀乐与动容。透过那些距今不远的旧日影像,民国后半段二
本书以大量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历史图片为写作线索,将旧日影像的研究脉络与民国初年的历史紧密相连,给读者勾画了一幅跃然纸上的民国初年社会图景。跟随作者风趣的行文和一张张精心挑选的老照片,我们看到在时代交叉点上诞生的民国,它充满新生的气息,但却有各类势力的暗流汹涌;同时,还夹杂着新旧更替时期的尝试与阵痛。
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宋室南迁,大量北方人口南下,给南宋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至蒙古人入侵前夕,中国文明的诸多领域已达灿烂的巅峰,堪称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足以自豪地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梦回南宋 : 重拾真实的南宋文化》一书从食、衣、住、行的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叙说方式,再现了丰富多彩的南宋文化,读后让人仿佛神游到七百多年前的临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