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用九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结合近年来的最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
第一卷为《李唐开国》,讲述从隋朝末年战乱纷起到玄武门之变这一段历史。隋炀帝杨广恣意妄为,致使民不聊生,起义频仍,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并逐渐战胜其他起义军,一统中国。但在这一过程中,李渊处理不好父亲和皇帝之间的角色冲突,立李建成为太子,却又重用李世民,致使二子矛盾尖锐,最终以玄武门之变的方式惨烈结束纷争李建成被射死,李世民得立太子,并登
延庆境内的长城,巍峨蜿蜒于群山之间,其修建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83年燕昭王时期,作为北京市长城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延庆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多年来聚焦长城文化保护利用,成果显著。本书共分六章,用17万字、150张图片,从延庆长城的修建历史、空间特质、建筑工艺、功能定位、文化内涵等方面概述延庆长城文化,并对延庆地区在长城文化的守护传承、让其活起来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在讲清楚长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剖析长城的建造结构、价值理念、思想精华,梳理挖掘长
本书由央视访谈节目《吾家吾国》改编,基于“为人民留史,为社会留记,为人物立传”之初心,对10位党史、国史及历史事件中的重要相关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院士,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王振义,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王永志,中国语言学家陆俭明,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导弹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院士)进行深入记
本书为日本著名社科丛书“岩波新书”丛书之一。作者为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加藤祐三,译者为蒋丰为著名旅日社评作家、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刊总编辑。 本书延续了“岩波新书”丛书的特点,篇幅短小精炼,表达方式偏重纪实,兼具学术严肃与生动朴实,既不会设置较高门槛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又能充分推动民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全书共10万字,分为三编九章,生动描绘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的近代形象、19世纪亚洲的三角贸易以及全球一体化对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于19世纪全球一体化形成初期,东方与西方文明交会过程中
女性史的研究,实为一个观察近代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变革的重要窗口。透过知识女性的生命历程,管窥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个侧面,一层层问题,可为理解和阐释时代转型与历史变革,提供了多维的视角与立体的空间,将有助于我们拨开历史风云的重重迷雾,还原男性世界以外更为细腻立体的生活形态。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里,书稿择选了八位跨越晚清民国,身处各式领域,拥有不同身份的知识女性,分别是秋瑾(女革命家)、唐群英(女权运动领袖)、张竹君(女医师)、胡彬夏(女报人)、马振华(女教师)、王人美(女影星)、关露(女间谍)、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综合考察二战后日本援助缅甸的原因,揭示“二战”的历史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历史影响之有无与生成机制,进而探析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与亚洲外交,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和人、国家间的关系。本书通过研究发现,“二战”通过历史遗留问题、人际关系与历史认识影响了日本外交,促使日本将缅甸视为友邦并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缅甸精英的国内地位和日本摆脱战败阴影的企图是历史产生影响的重要现实条件。
本书由国家重点学科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反映中国思想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本书内容涵盖先秦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明清思想史、中国宗教思想史,兼及中国思想史研究动态与书评,比较全面地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分侯外庐研究、先秦思想史研究专题、隋唐思想史专栏、宋明理学研究专题等栏目,总计收录十余篇文章,主要探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学派、思想家及经典研究、中国思想史教学等问题。2023年开始一年两辑。
以汉画像石为主要载体的汉画既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又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由于具有实物描绘的特点,汉画作为史料更为真实形象。汉代倡导以礼治国,但关于礼器名物和礼仪实施的具体情况单靠文字资料难以真实再现,而当前关于汉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分析、思想与观念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把汉画作为史料专门对汉代礼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极少,运用汉画材料,再与正史文献与出土文物等材料相参照,能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汉代礼文化,对深化汉画像石研究、东汉史研究和中国古代礼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
本书稿的主要特色在于选取“二重证据法”的研究视角,以边地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从内、外两个层面全面分析秦汉使者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为此,作者采取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将其置于长时段的历史背景中予以贯通研究,不仅关注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的差异对比,而且重视对于政治学、统计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方法的借鉴和运用,进而尝试为描绘秦汉时代的历史画卷和感受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打开另外一扇视窗。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的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的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