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濒里海,属于典型的沙漠绿洲国家。该国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不论是其现有生产量和探明储量、远景储量,都翘首世界。这也是土库曼斯坦吸引投资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在世界能源日益重要的今天,土库曼斯坦的重要意义愈发显现。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没有共同边界,但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汗血宝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些似乎遥远又非常亲近的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回荡。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的不断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使用到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随着合作的加深,越来越多
《世界法语区发展研究》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主办的辑刊。在即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刻,为了继续深入开展中国与世界法语地区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第二届“理解当代中国沟通法语世界”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届时来自中国和世界法语地区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话中国法语学科的科研建设,聚焦中国和法语世界的学术热点问题。论坛内容将涵盖文学、国际传播、语言、翻译与教学及区域国别研究等多个领域。 本辑为第二辑,设有法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
对于从敦煌到撒马尔罕的古老交通要道,人们有着诸多想象。而本书将要为你呈现其掩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现实情景,以及其远超任何人想象的丰富图景。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现,包括历史上当地官员埋藏保存的文书、当地居民利用官方文书制作的鞋垫和寿衣,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已被彻底改变。作者探讨了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关注了那里聚集的商人、使节、朝圣者和旅客,还原了这条道路上宽容并蓄的国际化氛围和人文色彩,这条传奇商路跨越千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也随之重回我们的视野。
美国看似年轻,实则古老。剖析美国的历史文化,需要从大航海谈起,从古罗马谈起,从美国人的性格谈起,更要从美国的社会、媒体、种族、经济、外交等多重因素谈起。本书是一部写给相关专业研究者和公众的美国历史文化通识读物。作者采用口语的行文方式,希望通过对上述这些方面的讲述,呈现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美国。本书讲述的仅仅是美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些片段,虽非面面俱到,却架构清晰,重点突出,是一部颇具可读性的美国入门教程。
2023年6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 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作用,《文学遗产》从2023年第4期开始连续组织了文化传承发展的跨学科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专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深化中华文学研究等专栏。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一周年,也是《文学遗产》创刊7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和发
与其他绝大多数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记不同,本书作者卡罗琳·韦伯独辟蹊径,从服装政治的角度,追溯了玛丽从14岁踏上法国国土直至38岁被革命者处决的人生历程,同时也从这个独特视角重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在作者看来,基于王室子嗣传承、法国上下对奥地利的怀疑、法国内部政治斗争等原因,玛丽孤独无助。正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服装、头饰、珠宝这些代表时尚的“外在”成为玛丽显示甚至是据此抓住权力的象征。因此,她不仅引领了当时法国的时尚,而且冲击了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在服饰乃至礼仪上的保守落后。但是
在自然科学史上,爱德华·威尔逊(1929—2021)是颇具开创性和影响力的一位生物学家,被誉为“达尔文的继承者”。他自小便深深迷恋大自然,热衷于田野工作,在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硕果累累。他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从研究蚂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开始,逐渐将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纳入视野,创立了社会生物学这一新学科;同时,他也是普利策奖得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家,为拯救“半个地球”的荒野和创建“生命百科全书”而奔走。普利策奖得主、杰出的科学史研究者理查德·罗兹,通过直接访谈和文献研究,精彩讲述
《文明的经纬》是一部揭示纺织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杰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件普通布匹背后的非凡故事。丰富的图文资料使得每一页都生动有趣,作者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带领我们穿梭于丝线之间,探索纺织如何编织了人类的历史。纺织品,一个驱动技术进步、商业繁荣、政治动态和文化交融的核心载体,显露其对文明的深远影响。从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国的丝绸,波斯特雷尔精妙地述说了布匹贸易如何塑造古代社会、纺织业如何推动社会革新。她通过考古、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亲身实践和深入访谈,为读者带来对纺织历史的全新认识。这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参与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相较张之洞督鄂时期,学界对其督粤时期的研究仍属粗略。本书充分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研究院所藏相关档案,以权力具体施行为切入点,考察张之洞督粤政事,提供了观察辛酉到甲午间两广总督权力结构的事例。在“内轻外重”的格局下,两广总督并非拥有无限权力,而是受到中央、地方官绅、省级大员、列强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在清季逐渐演变为具象化的分割,终成“内外皆轻”之局。
1920年代的北伐在形式上是战争,在实质上是革命。经过这场战争,中国从政治到社会等各层面均有深远变动。这一时期,地方社会既有的军政力量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分合演进,深刻制约了国民政府对地方政治的整合。本书从军事和政治的互动与关联出发,探讨北伐时期地方军政格局演变和政治整合历程,进一步揭示地域社会原有的社会关系与革命阵营内部派系分合的复杂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