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李清照传记研究和书写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贡献。作者通过李清照作品来寻觅、分析其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写作态度严谨,视野比较开阔,通过对李清照文学创作方面、生活时代、周边的人和事来叙写传主丰富多彩、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呈现出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政治风云、文化风貌、文士精神样态,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
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的分支科学。它从艺术哲学、心理学、形态学的视角去研究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本书旨在通过追溯中华声乐艺术美的历史发展,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刻理解中华声乐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入口、前山区、山顶区、后山区游览路线为导向,介绍了虎丘。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实地游览路线为导向,介绍了退思园和怡园。
本书以纸上走读园林的形式展开,按文化解读划分景区空间概念,以实地游览路线为导向,介绍了耦园和曲园。
本书已完成重大选题备案。塘田战时讲学院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日寇将要进攻湖南时,由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武冈(今属邵阳)亲手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青年、军事干部的学校,史称“南方抗大”,在卲阳地区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在湖南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者在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光辉业绩,为今人包括后人更好地学习这一段历史的需要,本书在邵阳县政协领导支持下,除选录2019年在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会上的部分论文、评论、诗作外,还辑入了曾任中共湖南省委领导徐特立、聂
19世纪末期,随着西北边疆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加快推进“藩部内属”“行政一体”进程,试图通过“改土归流”对西北民族社会进行改造。本书基于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系统梳理了近代西北地区“改土归流”历史进程,结合多学科理论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与手段,试图揭示西北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改造的本质与规律,以期完善近代西北土司制度研究的学科结构与理论体系。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本书集结了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讨论共16篇。文章所论时段集中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时期。作者以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作为理解和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史学革新的核心明天,除疑古史学、科学史学、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经典话题外,也有部分内容将中国历史研究置于全球史学之中作横向比较,或以新式研究方法对旧问题提出新解。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思潮与特征探讨20世纪中国史学的整体转向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人物和思想着眼近代以来众多名家、学派,提出作
本书所关注的王莽时代,讲述儒家在中央朝廷驯化君主失败后,进一步演进支配地方宗族,以至于最终灭亡秦汉帝国的一段故事。书中以桓、灵二帝的五十年执政生涯作为暗线,明线则试图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在此基础上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的心态如何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以及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宦官、宗室与三国人物有何关联,群雄之外的普通人观念如何。
本书是一部交织着男女恋慕之情和君臣权力之争的真实的历史。英国著名作家斯特莱切在书中用写小说的手法,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及其臣下埃塞克斯两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以及他们在政治上和感情上那种不寻常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了描述和精辟的分析,使这几个历史人物以血肉具备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并且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