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基于《中国古代史(上)》的讲授,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历史专业本科生了解和系统掌握中国古代从唐末五代直到清末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在培养学生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依托具体史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分析史实、评价现象的能力,通过史实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进而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培育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本书从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出发,选取了教学中的二十四个片段,从教学目标、教学
战争是古代最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财富会从被征服者转移到胜利者身上。侵略、围困、屠杀、吞并和驱逐,都会对财产进行重新分配,对国王和普通人都有重大影响。公元前四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一生中攫取了无数财富,没有人能与其匹敌。 亚历山大构建帝国的过程虽然极其野蛮,但一直被誉为积极的经济活动。如今,即使是激烈抨击亚历山大的人,也会认可他掠夺了波斯的财富,作为向东方扩张的后盾。《亚历山大大帝的财富》考察了这位马其顿国王掠夺宝藏的种类和数量,包括金银、土地和奴隶。 本书揭示了帝王财富的组成结构,以及对这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书以1927-1937年为考察时段,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突破昔日成果分散与零星的局限,采用历史比较法,对高校进行分类对比,对不同专业与区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进行横向比较,探讨毕业生就业的异同与特点,客观公允地评价国家、社会与学校的作用;从社会转型的宏观视域,系统阐释大学生就业的总体走向与特点,力图还原当时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状况,即:中国大学毕业生因所属学科不同,其就业呈
《北京市情研究文辑》(第五辑)由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情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包括“首都发展篇”“专题研究篇”“区域发展篇”3个篇章。《北京市情研究文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综述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力图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各界读者了解北京市情、研究北京发展提供参考。
张恒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从事教育事业五十余年,倾心于史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独有建树,获得丰硕成果。本书为河北师范大学整理老学者文库之一种,本书收录张先生生前精品著作、文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编,收录《现代学潮问题》《学制改善之管见》《考试问题商榷》《共工洪水故事和古代民族》《试论两汉时代的社会性质》《六朝儒经注疏中之佛学影响》《读〈世说新语〉札记》《庄子与斯宾诺莎哲学这之比较》《论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要点》等论文,所收论
本书在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界定,并对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轨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发展与分类、主要都邑的延续年代、设都制度、都邑选址与规划布局、军事防御、建造技术、都市生活等形态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究内容共分九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对有关概念阐释界定,述论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轨迹,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并指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有关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发展与分类研究。首先分析早期都邑认定的标准,继而对都邑的起源、滥觞、发展进行论述,并对中国早
“日本古代试律试策论稿”包括上中下三篇。 “上篇”省试诗研究包括:一是日本古代的试诗制度与省试诗的体式规范研究。二是省试诗用典研究,主要考察省试诗诗题以及正文用典的典面构成方式、典源和典源文献特征等。三是唐日省试诗 的比较研究,包括唐日省试诗中的祥瑞、尚奇文化风尚问题研究;初唐咏尘诗赋在创作手法、创作思想等方面对日本平安时代省试诗的影响等问题。 “中篇”为对策文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日本古代试策制度考述和对策文文献学研究。二是对策文的文体学研究。三是唐初试策类书与日本对策文关系研究。四是对策文
佛教造像艺术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汉开始延绵至今,近2000年。在佛造像艺术初入中原之时,保留有大量的域外风格,逐渐至两宋时期形成了完全的本土造像艺术风格,我国佛造像艺术经历了模仿-本土化(局部)-融合-再本土化(完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后三国时代(公元534-577),在短短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佛造像艺术风格经历了两次变化,对于同时代的雕塑艺术以及之后隋唐时期的雕塑艺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最后阶段,政治上相对稳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 H. Bentley)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总主编刘新成。为促进国内的全球史研究与教学,并形成品牌效应,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始着手编辑出版《全球史评论》,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全球史方面的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臻善治理,关乎大学学术特质的永恒坚守,关乎大学组织的变革发展,关乎大学内部学术组织体系“学术生态力”的有效激发。“双一流”背景下推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是其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选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生态隐喻,尝试建构面向激活“学术生态力”的组织整合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建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生态结构、功能及演替的应然样态,审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生态的实然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探索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解这些问题的相关机制和策略。本选题力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