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作为研究对象。作为18世纪的重要人物,伯克被认为是今日英美保守主义的共同鼻祖。《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和《法国革命论》是其在国内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伯克反对近代社会契约论下的国家构建方式,强调传统和习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是不断历史传递的集体智慧的结果。在方法论上,他主张将政治审慎置于抽象理性之上,保持在具体议题上的灵活性。他的基本观念被之后的英美保守主义者所吸收,成为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原则。国内对于伯克的研究存在两
本书所探讨的意识自然化的新进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理论经验下,对意识“难解问题”作出的尝试性解释方案。一方面,本书通过梳理总结自然主义下的物理主义路径和二元论路径,指出两种传统路径在意识问题上所各自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本书着重阐释查尔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论证分析其作为意识自然化新进路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以“泛心论”为代表的理论嬗变,力图寻求突破意识难题、实现意识自然化的最佳方案。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内心性的辩证法是一种反对黑格尔思辨意义上的存在论导向的关于个体的生存与内心性的辩证法,通过信仰之跳跃澄清了时间—现世与永恒的关系,凸显了生存个体在有限与无限、时间—现世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张力并通过瞬间问题打开了个体生成的不确定性及哲学的未来向度。克尔凯郭尔借助认识论、道德论和生存分析方法指摘出理性和信仰的界限并发展出这一神—人差异基础上的辩证法。克尔凯郭尔致力于对传统辩证法的改造也可以视为他开始从哲学形而上学向宗教形而上学过渡的一个标志,生存—内心性的辩证法代表了他所构
作为本书论题的“马克思的哲学观”,指的是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或“哲学一般”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可以作为我们反思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切入点。本书立足当代视野,全面考察了马克思的哲学观的思想史前提、逻辑进程、时代属性、基本内容、关键特征、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以及理论回响和当代意义等问题,呈现出一幅关于马克思的哲学观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图景,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哲学、如何发展哲学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他们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受人尊重,却无法获得任何成就感;
他们即使取得很多成就,依然深感自卑,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们表面上看似人生赢家,但无法平衡家庭与事业,内心早已不堪重负。
如果你也有以上这些表现,那么你可能是亚瑟·乔拉米卡利所定义的成就上瘾者。这类人深陷成功的魔咒,坚信只要为他人服务,赢得他人的认可,自己就是值得被爱的;只有功成名就才是通往爱和尊重的黄金之路。
成就上瘾者多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他们在自
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读者介绍正确理解不安并平息不安的方法。不管是谁,人生中都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而生活的乐趣就诞生于解决这些问题、消除不安的过程中。也可以说,生活就是解决问题。人最恐惧的不是不幸,而是不安。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全感。为了变得不幸而付出的努力及能量,完全是为了摆脱不安的努力和能量。
这是一本新颖、有趣的讨论人类意识和当代生活的哲思小品文。人类的意识是什么,如何统领整个心灵,一直是心理学的最高研究领域。这个领域的讨论者不仅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不仅采用各种科学研究手段,还有各类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一直拥有众多高水平读者。作者以心理学人的身份,用整体图式去解释人类的意识,并对当代社会热点做了有趣的解析。全书内容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讨论意识的开端、身心整体、自由意志等经典问题,后半部分运用整体图式去解析人类的艺术创作、超级智能以及各类文化现象,如中医的思维基础、葡萄酒品鉴、精
《掌控习惯》是一部系统且深入教授人们如何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的行动指南书。 为什么“习惯改变命运”?因为个人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而形成习惯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蕞终与提示相关联。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根据这4个步骤,总结了相对应的培养习惯的4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本书通过这4大定律、56个具体案例,帮助你快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利用这4大定
本书作者写登山,主要是分享体验,并非励志和布道人生价值;重要的是真实记录,无意升华和树立勇者形象。登山就是登山,如同许多人喜欢钓鱼、打篮球和打太极拳一样,是一种生活状态。登顶珠穆朗玛峰与钓鱼冠军、联赛冠军和太极拳冠军一样值得骄傲和庆祝。所有的运动,如果放弃,你有一千个理由;如果做下去,你只有一个理由:我可以。
本书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深度刨析人在面对变化、选择、挫折时的心路历程,步步引导读者学会承认变化、接受变化,鼓起勇气直面不确定性,为探索新的可能提供动力。本书内容与当下人们普遍困扰的问题密切相关,书中包含作者与这些困扰人们的情绪打交道的真实案例,读者阅读本书,便能从中了解、洞悉、掌握积极的复原力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勇气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