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位昆虫学家,六个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丛林生活,后来成为她第一任丈夫的吉姆·波尔克说:“她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子。”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这一点从未改变,无论是她在“波希米亚使馆”参加文学活动时,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时,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永不停步”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为何她能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使女
本书讲述了1975年,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 博格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想法:如果你持有先锋旗下的基金份额,那么你不仅是先锋的客户,也是先锋的股东。此举最终建立了真正“共同化”的基金公司。博格开启了一场持续50年的逐渐降低成本的改革,在改革金融行业的同时,为普通投资者节省了数万亿美元。
古代罗马贵族甚喜著作历史,凡战争、政事、人物掌故,留于纸草碑石者,犹足以供今人治史所取材,伯里之书,其著者也。全书依帝王在位顺序,叙述其朝局变异、疆埸进退,兼述文学艺术,叙事生动,析论精辟。甫问世,风行上庠。然数十年来,不见有译为汉文者,此译足可弥补此遗憾。伯里创作此书的初衷是考虑到罗马帝国最初两世纪颇为重要但无关于此时期适用于大学及学院之英文手册,这本《罗马史》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翻译过来对于同年龄层次的国内读者来说也意义非凡。
从1265年但丁诞生到1642年伽利略去世,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方文明经历了一次重要蜕变,在表象上,绘画、雕塑、建筑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在更深层次,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自我概念的觉醒则为蜕变提供了最原始的动力。中世纪蒙昧的浓雾逐渐散去,古典时期的知识被重新重视,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而驱散浓雾的火种就来自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从《神曲》到《十日谈》,从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到日心说,这座城市为文艺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将带领读者经历一场跨越四个世纪的旅行,去探寻:为什么文艺复兴会源于佛罗伦萨?这
本书是一本通过讲述维京人的发展历程来展现北欧历史的图书。全书以8世纪到11世纪北欧地区维京人的社会生活为核心,讲述了维京人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法律秩序、贸易往来、武器战争,以及维京人和北欧其他地区、民族的历史关系,再到维京时代的终结和留下的遗产等,多角度展现了繁复诡谲的北欧大历史。
本书是关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记文学。本书立足于18世纪的欧洲,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出生、成长、嫁入俄罗斯、卷入宫廷斗争、登基、治国理政的传奇故事,不仅包括她的生活和个人情感纠葛,还包含了当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俄罗斯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欧洲各国相互之间的外交与战争、启蒙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城市发展等等,以通俗有趣易懂的语言、翔实的内容,展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奇一生,对读者了解俄国的历史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称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人物,在许多美国人看来,逝世的肯尼迪有着“比其在世时更为强大的力量”。对大多数成年美国人来说,1963年11月22日发生的肯尼迪遇刺事件形成的记忆是难以磨灭和刺痛人心的。那些在当天受命前往达拉斯负责“报道身体”(cover the body)的记者——这是一个用来形容无论总统去往哪里都被贴身报道的新闻术语——不过是在履行他们的职责,然而,“报道身体”却变成了“报道肯尼迪之死”,记者报道的该事件至今仍搅动着大多数美国人的记忆。
《巴西之根》是巴西现代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一部推动了20世纪巴西社会“重塑巴西”运动的主要著作。 本书作为巴西本土知识分子剖析巴西国民性的经典学术专著,对当时处于迷茫中的巴西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作者聚焦历史,探究巴西命运走向的基底因素,也即书名中的“根”,目的在于理解当下,寻找巴西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并得出结论:巴西的变革方向,就在逐步摆脱狭隘的传统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亚之“根”,朝着建立城市文明与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进。
中国壁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墓葬壁画,一类是宫殿寺观石窟壁画;一在地下,一在地上,各有千秋。作者的前一《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观我生》聚焦墓葬壁画,以墓葬壁画的解读还原墓主人的生命故事和其背后的时代历史,而《观无量》一书则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 观无量,即观照广阔无量之世界。中国的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如浩瀚之洋,其所描绘,上至佛国仙境,下至人间凡尘,可谓万象百态在其中。作者在图像之海中选择十组壁画,发掘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讯息,还原壁画背后更宏大的时空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
本书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两位作者沿着前人的足迹,从大漠到海洋,横穿亚欧,探访沿途的重要城镇——敦煌、阿拉木图、多哈、阿姆斯特丹、亚历山大港、马六甲、泉州等,思索丝路文明和我们的关系。 历史与现实、商贸与旅行、美景与民俗,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汇碰撞……本书不仅用文字对丝路文明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还用精美的摄影图片表现了冷静、细腻的观察,兼具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非常适合对丝路文明和历史感兴趣、对美学与人文精神有追求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