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讨论说谎的书,但是,它又不是一本讨论说谎的书。这是一本讨论《吴越春秋》的书,但是,它又不是一本讨论《吴越春秋》的书。 本书把说谎当作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把说谎理解成吴越争霸中的关键要素,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说谎为中心而展开。作者认为, 和其他叙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典籍相比,《吴越春秋》对说谎的描述可谓最为详尽。这使得赵晔笔下的吴越争霸显得与众不同。赵晔之所以如此叙述,乃是以特殊的方式回应当时思想界的热点话题,从而成为一位连接东汉与魏晋思想发展脉络的思想家。 本书的语言流畅
本书稿是安徽师范大学发展与规划办公室李运明副教授一生教学与研究成果汇编。本书主要由学术性文章、普及性文章两部分组成,包括《试论查理帝国瓦解的原因》《大化革新与日本历史的曲折》《哥伦布的冒险与开拓精神》《史学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等。其中有些学术论文发表于《历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历史学核心学术刊物上,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其中有些知识性文章在国内广为传播。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认真撰写每一篇文章,本书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知识性普及上都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创作的书信集,编者是傅敏。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家书》里倾注了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浓浓爱意,体现了傅雷“因材施教”的教子观念。
《微观世界史·名城篇》为一部简约世界历史普及读本,由日本神野正史、造事务所编写,吕卫清、范文翻译。本书通过介绍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具有核心地位,产生过重要文明和对周边区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30座代表性城市,包括巴比伦、耶路撒冷、雅典、亚历山大、特奥蒂瓦次、罗马、君士坦丁堡、长安、巴格达、京都、撒马尔罕、吴哥、突尼斯、北京、马六甲、莫斯科、伊斯法罕、威尼斯、德里、圣彼得堡、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维也纳、里约热内卢、悉尼、新加坡、上海、迪拜等,串联起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貌和脉络。通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笛关于中国城市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该书一反作者过去实证和个案研究的风格,把历史研究的具体问题放到更抽象的层次上。宏观与微观、利用文学和图像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方法论、新文化史的取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书里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本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史学素养,我们得以了解王笛那些脍炙人口的专题研究后面的深层思考,让我们看到那些理论是怎样转化为实证和经典的个案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类型、理论要义及精神品质,真实而深刻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力求用现代眼光观照传统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其具体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术、审美、风俗、科技、器物等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当代文学史的史学观、逻辑建构、时空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宏观阐释,对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叙述、创作潮流、作家作品进行微观分析,有益于读者全面了解当代文学史的诸多问题,该书的出版将弥补当代文学史系统研究某些方面的空白。
塞林格第一次心碎,是在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离开他时(后来乌娜嫁给了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痛苦经历,一生中都在不断困扰着他。巴黎解放的时候,塞林格与作家海明威戏剧性地相遇,此后两人一直保持书信联系,直到海明威自杀身亡。最初他的生活非常痛苦,写作之路也不顺利。直到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一举获得惊人的胜利。塞林格的一生因《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成为传奇,又因避世隐居而成为传说。塞林格就是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作家,全篇令人难忘的故事任
本书带领我们认识那些在爱沙尼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有爱沙尼亚的民族文学之父之称的弗雷德里希·莱茵霍尔特·克留茨瓦尔德,爱沙尼亚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康拉德·梅吉;将灵魂都刻入象棋的大师保罗·凯列斯,他对象棋的痴迷使无数人受到激励;何索·库尔热衷于将世界优秀文化带到自己的祖国;文学的宠儿扬·克罗斯一生沉迷于写作,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扬·卡普林斯基历经磨难,遗憾地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
一颗微距镜头,深窥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相与人心;一面远距魔镜,映鉴当下人的困惑、不安与紧张。
彼得·盖伊以德语文学家施尼茨勒的私生活为切口,以精神分析的文化史方法为织线,潜入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深隐而幽闭的角落,在日记、信件、回忆录、画作、广告、房屋设计图等材料中,阐幽发微,生动细腻地勾勒了中产阶级在家庭关系、性生活态度、政治立场、心理焦虑、宗教信仰、工作态度、艺术品位、私密空间等方面的诸种情状、样态,揭示了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并颠覆了
本书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研究丛书”中的一种。丛书搜录、整理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确定园林文学作品的系年、不同地域园林的空间分布,以科学地呈现古典园林的多彩风貌,并对园林文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本书以晚明文士祁彪佳及其寓山园林为具体案例,探究文人主体生命与园林兴废间交涵互摄的紧密关系。本书分为七个主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考述祁彪佳传记资料与著作;讲述其建造寓山园林的历程,及园林内的丰富景观;探索《寓山志》的编撰及其分集联立结构逐步形成的过程,进而讨论祁氏主宾是如何建构了一个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