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情景剧式还原了《论语》中的故事,有《论语》的内涵,却没有《论语》的艰涩,内容包括七辑:子贡的故事、子路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孔子周游列国、隐士大团圆、孔子与弟子、孔子私家像。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五辑)》主要按照道教义理的当代视角和儒道思想研究两个栏目,收录了陈鼓应《张载的理论建构及其道家观念丛》、卢国龙《贯通源流的道教核心教义》、章伟文《刍议道教教义的传承、创新之维》、王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道教变革》、吴展良《荀子的思想体系新探》等十二篇论文,以及沙畹、康德谟、贺碧来、沃尔法特四人分别有关《史记》、《列仙传》、《紫阳真人内传》、《老子》研究的四篇译稿和关于《齐物论释疏证》一书的一篇书评,从不同侧面对道家道教和儒家经典做出新的考察。
《道家的智慧》包括两本教材:《老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上册)》,依托《道德经》构建全新的老子思想体系,将老子的智慧总结为以下九个专题:一本书、两个字、三件宝、四个不、五形象、六知守、七正道、八纲要、九字诀。一方面,坚持以经解经,立足原典,向读者介绍老子其人、其书、其道;另一方面,引用丰富例证,并予以精准评析,帮助读者理解道家的核心概念如道、德、虚弱、不争、有无。本教材对于了解老庄哲学、学习道家智慧、传承中国文化,具有奠基性作用与启示性价值。
本书内容讲述: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一般特征, 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道德经》中的治理思想, 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独特优势, 可以更好地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时代和实践提出的中国经济重大问题。借鉴《道德经》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具体而言, 宏观调控需要采取规则化宏观调控和敬畏“道”的力量; 需要更加重视“德”的作用; 需要不断
《管子》一书旧题为管仲所撰,其文主体为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学者及后世管子思想研究者们整理而成。全文共八十六篇,现仅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内容包罗万象、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同时,它不仅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术大法,对于今人,更是治国理政、农业生产、军事指挥、为人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全书。
朱熹四书学是以儒家典籍为文本对人的一种解读,目的在于探究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必然之故以及人之所当然之则。可以说,朱熹四书学实际就是人学(就人自身而言)、政治学(就人与社会而言)、伦理学(就人与人而言)的结合体。朱熹对哲学的涉足源于幼年时期潜移默化地理学熏陶,对哲学的探究则是源于对儒学精神血脉之所在的为己之学的探求。而为己之学显透着的道德动机又关系着天下之安危,于是,在宋代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道德动机和道德理性作为治国安邦、家国长治久安的救世之道。所以,在家学和时代思潮的影响
《五峰集》五卷,为南宋著名学者胡宏文集,为胡氏季子胡大时所编。全集有诗一卷,为其平生诗作杂咏,大体能见其平生志向,如其《宠辱》一诗,“消磨利欲十分尽,免得临机剖判难”;《书》一卷,可见其平生交游,及其自强不息、穷理致用的治学主张;杂文一卷,其中《中兴业》八篇反应其在政治上关心国家兴衰、民生吏治的政治主张;《皇王大纪论》一卷,从《洪荒讹真》到《孟子辟杨墨》近八十篇,从天地鸿蒙初判、女娲补天,评述到商鞅变法,其史学观颇有见地;学术论著一卷,为其对《周易》《论语》《孟子》三部经书中重要名词的个人经解。
本书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世界制度的政治哲学论著, 是一部颇有分量的中国学人的政治哲学论著。本书从“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出发, 思考当今时代的世界政治秩序和未来世界制度。本书重新阐释了中国传统的天下概念, 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能够超越国际政治并且建构世界政治的概念, 核心观点是以“天下”作为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 从天下去理解世界, 也就是要以“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 从而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 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世界制度的政治哲学论著。同时, 书中还收录了
2011年余纪元老师在山东大学做的一系列演讲,后经余老师的博士生整理而成。该讲演系统讲授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囊括了《形而上学》的全部重要问题,还把《物理学》《范畴篇》《论灵魂》中的相关思想包括了进来。 讲演共有九章:第一章讲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著作、性质与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讲授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与being;本体与属性;形而上学第四卷:being qua being;第五章开始讨论变化、本体与主体;第六章讲授了essence与form的确立;第七章到第九章讲授亚里士多
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进而上读《四书》,研学《五经》以明圣人大道。《五子书》依照为学路径,兼顾五子传承,序列为六卷,共计一十九篇,合四百十六章,每章按照原文、注解、述评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