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来自作者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教学、咨询和指导心理治疗师的经验。作者认为,心理治疗领域已经变得过于专注信息:从来访者那里收集信息,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将信息反馈给来访者。作者还解释了如何以及为什么治疗师应该从信息收集转移到治疗室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增加治疗互动的有效性。作者在书中提供了许多清晰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将其观点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巧。本书适用于希望加深自身敏感性、提升技巧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培训师和督导师。
《中国佛性论》以中国佛教思想核心之一的佛性论为主题,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全局着眼,将佛性论置于广阔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佛性思想流传、发展的全貌。全书对中国佛教之佛性的起源、演变和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了中国的佛性思想与印度的佛性学说的差别,并借以探讨佛教中国化的成因和表现。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佛性的专著,在中国佛教史的范围内作了第一步有意义的探索,具有开拓价值与首创功绩。
每个人“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些叛逆、对抗、逃避、成瘾的行为,或许并没有恶意的动机。 有时候我们虚张声势的自信,实际上是畏惧失败;有时候我们选择“躺平”,实际上是无力改变的自我保护;有的人表现得颓废、孤独,拒人于千里之外,实际上渴望被人照顾;有的人酗酒成瘾,实际上希望一事无成的自己也能被爱;有的人常年失眠,实际上是希望多一些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的时间…… 正是由于很难坦率地表达出这些不为人知的真心话,我们才会用那些别扭麻烦的方式来“脱困”,帮助自己不陷入孤独与虚无中,有存在感地活下
这是一本能量再生书。31岁那年,矢泽亚希子被检查出罹患子宫癌,生活的突变让她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眼下的自己毫无价值,那么从现在开始创造就好。于是她下定决心在自己喜欢的棋盘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她为了延续生命而割去子宫,因为女性身份而受到歧视,因为失败而陷入瓶颈,但无论遭遇了什么,她都保持这份坚定和执着。在书中,作者详细讲述了棋局思维是怎么帮助她重新站起来,重新获得人生意义的。希望这些经验和方法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和困惑时,你能少一些恐慌和束手无策,多一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英语世界一直被公认为了解《塔木德》的最佳导读。《塔木德》是继《希伯来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犹太教典籍,但因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非专业读者不容易通读或难以把握要领。有鉴于此,本书对整部《塔木德》进行全面检阅、精心去取,以清晰条理的纲目和通俗平实的语言将其要旨展示出来,学术性地总结了《塔木德》中包含的关于宗教、道德、民俗、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犹太教义,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探索《塔木德》的指南。
《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丹?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弗雷格的相似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
本书是海德格尔为了申请马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职位, 而提供给马堡大学的哲学家那托普的研究纲要, 因而被称为“那托普报告”(Natorp-Bericht)。跟随那托普读博的伽达默尔读到这份手稿之后, 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天赋折服, 两次转学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在这本书中, 海德格尔认为, 如果要彻底理解西方-基督教的历史及其创造性, 要在其来源之中使我们自己的处境变得显而易见, 并且在一种活生生的当下中源始地居有它, 那就必须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于是从当代哲学问题出发重回亚里士多德, 以这
《德意志思想评论》与《文艺复兴思想评论》《法国理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系列,该丛书代表了国内欧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尼采的“主权个体”概念要何解读?未来哲学是何种哲学,它具有怎样的规定性?尼采、海德格尔和云格尔对现代性各自有着怎样的理解,除此之外,对现代性的理解是否还有其他可能?如何评价海德格尔对于存在者的根据的追问?席勒的美学理论之中体现了何种“政治”维度?本卷有高屋建瓴式的对于技术的反思,有高度贴合文本的对于经典著作的剖析,也有对于经典思想的新锐视角于深入挖掘。本书关注
此版《瑜伽经》堪称不二。它以国际瑜伽界广泛认可的注释本为蓝本,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志成教授倾力译介。本书告诉我们,瑜伽就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我们之所以需要瑜伽,是因为有现实的痛苦存在。在帕坦伽利看来,痛苦的根源在于原人错误地认同了原质,而消除痛苦的根本之法就在于分辨以至分离原人和原质。这需要瑜伽的努力,其基本进路便是瑜伽八支:禁制、劝制、坐法(体式)、调息、制感、专注、冥想和三摩地。
可以说,《瑜伽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修习体系。不过,其原典只有196则经文,内容凝缩,表
世纪之交,人类哲学精神正孕育着强烈而深刻的内在燥动。这种燥动,既有对20世纪以来丰硕哲学研究成果的庆幸与欣喜,也有对开创哲学新纪元的憧憬与企盼,更多的则来自对哲学现状的担忧和对哲学前景的困惑。而从哲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尤为引人注目也值得子以关注的则是当代西方哲学所面对的来自“非哲学”的诘难和挑战。本书从元哲学问题入手,回溯哲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发生与形态演进,从方法论上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探析深化分支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和探寻个性化的哲学研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