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深居欧亚大陆内部,气候干燥,保存了大量有机质文物。本书详细研究了青铜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吐鲁番洋海墓地(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内出土的植物遗存,探讨了先民的谷物种植、果树栽培、谷物加工、食品制作、木材利用,以及对美学、医药等相关植物的选择与开发。后,作者基于植物遗存并结合出土器物,对洋海先民的生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修建铁路的重要性,此后直到清政府灭亡,共修建了50条铁路,总长9100公里。盛宣怀作为铁路督办大臣,参与并负责了大部分铁路的筹建事宜。本书作者基于翔实的一手资料,系统介绍了盛宣怀在位期间,克服各种困难,督办兴建各条铁路事宜,并重点介绍了盛宣怀所督办修建的四条国内最急于修筑的铁路干线,即卢汉、沪宁、汴洛、京津四条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从而奠定了中国百年铁路网根基的艰险历程,点评了中国建立近代铁路网的成就及意义。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前沿性、可读性,具有一定的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代表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我们在教科书、技术专著以及科普书籍中经常见到他们闪光的名字。那么,这些英雄到底都是谁?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里程碑式的成果的?他们的背后有什么精彩的人生故事?他们有什么科研经验?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出了系统的回答。 本书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文艺复兴之后数十位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故事,以及那些里程碑式的发现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为一部关于古代敦煌地区人文思想学术研究的专著, 对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所流行的大众知识、大众思想作了阐述, 在征引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 进行了提升和归纳, 并加以进行系统研究。本书主要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资料, 敦煌石窟图像资料, 藏经洞绢、纸画图像资料为依据, 系统探讨了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知识与思想, 在弥补传世文献不足的同时, 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在研究角度上, 对敦煌唐宋时期的大众知识与思想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特别着重将思想史研究与文化
“清代国家统一史”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批立项的重大项目之一, 后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该项目立项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 (‘兰台学术计划’) 重大委托项目”。坚持了唯物史观的指导, 以学术的形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本书研究摆脱了历代王朝的视角和“民族国家”理论的束缚, 选取从传统王朝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变的视角诠释“清代国家统一史”, 不仅做到了学术创新, 也有助于增强国人对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社会主义制度及中国共产党的
该书结集文章39篇,时间段为19812019年,所载文章系明史研究综述类文章,内容涵盖明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明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概览式介绍。综述可谓是学术研究中的三次文献,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不仅是一本对从事明史研究的工作者和机构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更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为广大爱好明史的读者提供一个迅速了解明史研究情况的途径。
该书结集文章34篇,时间段为19812019年,所载文章系元史研究综述类文章,内容涵盖元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元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概览式介绍。综述可谓是学术研究中的三次文献,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不仅是一本对从事元史研究的工作者和机构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更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为广大爱好元史的读者提供一个迅速了解元史研究情况的途径。
当今世界的时代巨变已成为基本共识。从大变局的繁杂现象中提炼出理论,以达 到对巨变时代的理性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旨在以对谈的形 式展现吉登斯、基恩等当代著名思想家对于巨变时代的理解。在追踪马克思、韦伯、 涂尔干等经典思想家关于现代性思想的论述基础上,重点从政治和社会两个角度勾勒 了巨变时代的基本面貌,内容涵盖民族国家、文明社会、公民身份、民主理论、福利 制度等政治学基本主题。且在此基础上,对巨变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并对相 关方法论问题做出了说明。<
宋朝被视为古代华夏文化造极之时代,同时也是孔庙释奠礼制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尽管孔庙释奠之目的是政治的,但其效果却又是文化的。全共五章。第一章主要从纵向历时角度对释奠制度进行审视。第二章共三节,主要从横向共时的角度审视宋代释奠礼的诸多施用情境与仪式意涵。第三章共两节,分别突出“乐”“礼”。第四章共三节,主要围绕释莫文展开。将《全宋文》中所收录的近30种文体、600余篇释奠文按照文体性质、内容特征、功能作用等进行划分,并就此分析论述。第五章分三节,内容主要围绕释奠诗歌展开。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100个古寺。本书淡化宗教色彩, 依据世俗化的特点分成了五章, 分别是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各个文明的交流互鉴、精绝古建--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觉悟人间--佛教史上的著名古寺、溪花禅意--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会和谐、道法自然--道教宫观。管维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长期担任中国古典艺术及传统文化领域国家重点项目图书的编辑工作, 曾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等的编辑和撰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