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关于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这部文集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度研究与阐发,产生了多视角、多领域成果,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与前瞻性。其中,《习近平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主要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进展》、《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历程、进展与启示》等成果都得到了多位领导的批示。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聚焦美国文艺复兴时期非理性小说叙事对美国文化认同的建构。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文化领域推崇“科学理性”的中心,强调生命的秩序感。19世纪伊始,经历了独立战争的美国面临建构认同的艰巨任务。在吸收欧洲文明精华的同时,只有通过对科学理性的“背叛”,即非理性视角才能建构起自身的文化认同。本书从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认同的非理性叙事源头、建构路径和建构结果三个层面,就“黑色内涵”与超验思想、美洲哥特传奇、唯灵叙事、科幻叙事、荒诞叙事五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第一章,“‘黑色内涵’与超验思想:非理
美国是如何打破孤立主义,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是如何进行的,美国人民面对历史转折关口,又经历了怎样的观念转变?这本书就是美国畅销作家琳内?奥尔森针对上述主题的有益尝试。在对待纳粹德国的态度方面,以查尔斯?林德伯格为首的対德绥靖派,以及聚拢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身边的主战派,成为推动政策走向和局势转变的关键角色。本书也围绕着这两位重要人物,探讨了二战前夕,以及二战爆发后和美国参战前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情民心,并详细描绘出精英阶层、知识分子、普通老
.
本书作者主要利用清宫内务府档案和台北、北京两地故宫博物院藏品,将重点放在引领时尚的幕后,图文并茂地阐述毛皮、冠服、西洋纺织品、珊瑚、金银器、佛寺镀金器物、金属祭器、佛像等清宫宝藏与工艺技术及中外贸易关系,呈现乾隆时代清宫的美学、时尚、技术,并阐释外来物质文化的扩散历程,从一个特殊视角揭示了清代宫廷时尚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本书以个人与共同体的现代论域为背景,以早期儒家群己观念的建构为线索,结合现代哲学分析与观念史研究方法梳理其意义结构、内容生成及其近代转化,力图呈现儒学中除心性观念之外的群己观念在早期儒家思想中的流变和延展。
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主题,遵循“理论分析—现状考察—经验借鉴—路径探索—机制构建”的研究思路,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与理论来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与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批判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做法与经验,探索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与实现机制。本书稿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现实境遇、路径探讨和机制构建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做了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二程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其当代价值。全书主体部分分别从天理、道德、义利、诚敬、公心等方面梳理二程理学思想,并对其中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由此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探讨其当代价值。本书依托《二程集》这一中华典籍,并引用其他经典如《论语》《孟子》《礼记》等参照论述,文笔通俗、资料翔实、解读科学,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