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基础篇主要从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方面,介绍了国际工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工程常用的计价与计量体系、国际工程常用的合同体系等内容。应用篇从投资者和实施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对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国际工程,尤其是从事成本经营管理及控制方面的人员,提供规避风险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和相关建议。《国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可供从事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成本及合约工作者、招投标工程师等人员学习和参考,同时
本书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在广泛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系统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区分压力敏感和压力不敏感两种类型,就我国机构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行为特征及效应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我国机构投资者持
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的工具。本书对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合理界定,分别对于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公共关系主体、机构与从业人员,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形象, 公共关系调查与大数据进行了重点介绍。全书章节
分析师外部评价机制是否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行为?能否提高整个分析师行业研究报告的质量以至于改善整个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本书利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综合、全面的研究分析师外部评价机制对分析师预测行为及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分析师外部评选机制虽然会诱发分析师的某些不利行为,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能够促进公司特质信息的供给,进而改善资本市场整体的信息环境。本研究有助于全面的评价分析师外部评选机制对分析师行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可能影响,还可为监管层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提高资
本书以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为切入点,聚焦于探究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模型、模式分类、驱动路径以及传播效应,力图在凝练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治理效能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时代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在对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效率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深入揭示差异化政府信息公开背后的驱动逻辑,实证检验政府信息公开的传播效应及其中间机制,构建与“数字政府建设”战略相契合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总体上,本书采用质性分析与
《硒学导论》是我国硒学科系列第一本教材,汇集了当前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为“硒科学与工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入门导读材料,本书为其英译版本。全书除了总论外,还包括六章,分别为环境中的硒、硒形态与硒代谢、硒与人体健康、硒产品研发与应用、硒产业与硒经济、硒科普与硒文化。硒学研究方兴未艾,硒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本书的英译有助于国内“硒科学与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硒产业创新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本书以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为依托,阐释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劳动要素集聚的现象。以个体劳动者行为选择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问题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现代化在劳动要素集聚与现代部门有效劳动需求形成中的作用,以此解释城市化的形成过程,提出城市化中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与有序聚集是劳动者自主选择的结果,是微观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并用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书从文学传播学的视角,运用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宋代文学传播的情况。书稿分为绪论、权力归属与文学传播、文化下移与文学传播、转型期的信息传播、传播意识与传播行为、宋词传播与词风演化等几个章节,将文学传播视为社会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个文学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实现了文学内部与外部分析的统一,逻辑清晰,体系严密,视角全面,材料丰富,论述语言也较有文采,兼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融入最新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授课教师的建议修订而成。本教材保留了上一版的内容体系及特色,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便于组织教学。全书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官能团鉴定、基础实验四个部分。本教材可供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非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作为基础实验教材。
本书的编写参照了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分为力学、电磁学和热学三篇,下册分为振动与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及量子物理基础四篇。本书为《大学物理学》教材的上册,分为三篇:力学;电磁学;热学。主要内容有: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学,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刚体和定轴转动;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