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冯桂芬的人生是老子这话的最好注脚。本书展现了冯桂芬的人生际遇他前半生作为闲居高位的清廷官员,可以说是碌碌无为,知天命之际避战祸客居上海,因而开阔眼见,革新思想,写出了让他青史留名的《校邠庐抗议》;更道出了《校邠庐抗议》的开眼看世界、取其所长的眼光和主要思想。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
《简读弗洛伊德》是全方位了解精神分析学派之父弗洛伊德的入门之作。本书知人论世,从弗氏早年生活经历开始,完备介绍了其一生的研究轨迹:梦的解析开辟了自我分析的新途径;性学三论则冲破性心理盲区,提供了科学看性的崭新视角;潜意识理论的创立,促成精神分析成为医疗手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简史》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治发展为主线,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阶级状况、民族关系以及思想文化学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立论严谨,材料扎实,详略得当,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简明清晰的历史画卷。 本书原为田余庆教授为《中国史纲要》撰写的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比较充分地展示了作者对这一时段的基本学术认识,为纪念田余庆教授百岁诞辰,特推出单行本,除修订少量文字讹误,主体内容保存原貌。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条约研究会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修约决策机构。1926年10月,顾维钧开始筹划成立条约研究会,邀请专门人才处理到期修约相关各项问题。1926年11月9日,该会举行成立大会。自1926年11月18日第一次常会,至1928年5月3日第48次常会,该会共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该会由顾维钧主持,参与人员包括王宠惠、罗文干、王荫泰、钱泰、刁作谦、胡惟德、汤尔和、严鹤龄、张东荪、郑天锡等。该会讨论的问题包括修订或废止旧约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如何处理关权、法权、航权等重
本书由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为授课而作的笔记和手稿片段集合而成。作为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家,布克哈特在书中从自身文化视野与价值立场出发,以笔记的形式对从古代到大革命时代的西方历史进行了极具个人风格和审美意味的呈现与描述。通过对19世纪贯穿整个政治领域的公理——平等主义的大众民主,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及其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福利国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布克哈特挑战乃至颠覆了由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导的线性历史进步观,主张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及其人
这是一部文学作品集。全书主题鲜明,通篇分为启蒙之师成长之师技艺之师青春之师四部分,将中国近现代名人名家写老师的三十余篇文章汇编成册。精选了王蒙、梁晓声、汪曾祺、郑振铎、魏巍等著名作家和人物所写的启迪人心、给人力量的师爱文章。
本书通过细腻温婉的笔触、真实的情感表达,以及感人的故事描写,唤起人们对人民教师无尽的感念之情,激发师爱给人带来的无限生长力量。每读一篇,都仿佛能看见为人学生、为人弟子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自己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师爱与威严并存,力量
本书是一本深度人物传记,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叙述了明代杰出的音乐家、乐律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朱载堉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在乐律学、数学、历学、舞蹈学等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朱载堉在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两大领域皆成就卓越,堪称文化巨人,为世界所推崇。他的成就代表着明代艺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峰,一人独创六个世界第一,尤其创立了十二等程律理论,在人类音乐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子载堉的名字早在几百年前就传遍了欧洲学术界。
《简读李渔》一方面讲述李渔设计建造芥子园、开设书铺、刻印书籍、率家班走江湖演戏剧的传奇经历;另一方面,介绍他在唐传奇、话本小说、拟话本、无声戏、有声戏上的创作和理论总结成果,同时也概述了他创作出版《闲情偶寄》《芥子园画传》的经过及其主要内容,总结了李渔一生作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的卓越成就与贡献。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
本书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价值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博弈论等对其保护管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探讨美国、日本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产权结构治理、改善资金保障制度以及建立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陈旭麓先生曾言: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伟大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