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百家讲坛”名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对这部史学著作做通俗化解读,通过解说大众熟悉的人物典故,传达《资治通鉴》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处事哲学。作者通过“人生第一课”“成功一定是好的状态吗”“一位强势母亲的悲剧”等12个故事,精辟解读《资治通鉴》中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领会其对于当下生活的重要价值。
本书稿是武斌文明史公开课丛书之一,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起源、发展、传承的历史。包括(1)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2)文明传承机制与自觉意识;(3)文字与书写;(4)历史书写与文明传承;(5)纸、印刷、书籍与文明;(6)完备的教育制度;(7)技术与技艺的传承;(8)礼俗与民间文化;(9)突破、创新与连续性;(10)开放性、包容性与融合性;(11)守成、变革与更新等内容。
本书稿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整体面貌、突出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内
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5世纪,废弃年代约为7世纪初;是一座驻守交通要冲、军事防御性突出的城址。自安山城的发掘为高句丽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也为研究高句丽时期的建筑理念、构造技艺以及城内居民的生产生活
我国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拥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我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类共288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遗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受着雨、雪、地下水、日照、风、易溶盐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了大量病害,其中表面风化是直接影响遗址表面外观且间接影响遗址寿命的病害,大量石窟的保存状态每况愈下,亟待保护。 本书基于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砂岩石窟寺防风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李冠兴院士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战略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是一位谦和且执着的学者,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智者,他的身上,体现了风度与才华的完美融合,也谱写了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料”传奇。本书展示了这位腹内有乾坤、立马振山河的核科学家曲折感人而又辉煌励志的人生故事,真实记录了李冠兴院士为我国核材料及核燃料元件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李冠兴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以及心怀“国之大者”,为核一生、忠诚奉献,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使命担当。他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
《湖北文博》于2023年9月正式创刊,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管,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每年定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湖北文博》重点聚焦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博物馆管理研究。 本书为第一辑,收录20篇研究论文、2篇书评和2篇综述。研究论文涉及夏商文化研究、楚文化研究、曾随文化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保研究。书评是对两部考古学研究著作的评介。综述是两场学术研讨会和业务成果报告会的纪要。
本书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为理论背景,探究了十位非裔美国作家自传中的存在性焦虑,展示了其“我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一万雄兵”的孤勇和顽强的生命力。道格拉斯努力寻找价值、道德感,诺瑟普为奴12年竭力求生存,赫斯顿从未放弃超越、创造自我,休斯用写作应对焦虑,布克在事业中体现个人价值,赖特在困境中完善人格,马尔科姆玩世不恭却也志存高远,杜波依斯以大理想应对万变人生,安吉洛以长风破浪之势升扬生命勇气,戴维斯以大情怀为弱者谋未来。在焦虑、抑郁、精神内耗侵蚀人类生活的今天,读者可以借助这一群体的勇气和智慧,找到通往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8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海陵岛共襄盛会。本书集中选录会议中的精华发言和学术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广泛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东西交流、海上贸易等相关领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