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学导论》是我国硒学科系列第一本教材,汇集了当前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为“硒科学与工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入门导读材料,本书为其英译版本。全书除了总论外,还包括六章,分别为环境中的硒、硒形态与硒代谢、硒与人体健康、硒产品研发与应用、硒产业与硒经济、硒科普与硒文化。硒学研究方兴未艾,硒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本书的英译有助于国内“硒科学与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硒产业创新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本书以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为依托,阐释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劳动要素集聚的现象。以个体劳动者行为选择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问题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现代化在劳动要素集聚与现代部门有效劳动需求形成中的作用,以此解释城市化的形成过程,提出城市化中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与有序聚集是劳动者自主选择的结果,是微观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并用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书从文学传播学的视角,运用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宋代文学传播的情况。书稿分为绪论、权力归属与文学传播、文化下移与文学传播、转型期的信息传播、传播意识与传播行为、宋词传播与词风演化等几个章节,将文学传播视为社会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个文学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实现了文学内部与外部分析的统一,逻辑清晰,体系严密,视角全面,材料丰富,论述语言也较有文采,兼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融入最新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授课教师的建议修订而成。本教材保留了上一版的内容体系及特色,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便于组织教学。全书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官能团鉴定、基础实验四个部分。本教材可供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非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作为基础实验教材。
本书的编写参照了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分为力学、电磁学和热学三篇,下册分为振动与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及量子物理基础四篇。本书为《大学物理学》教材的上册,分为三篇:力学;电磁学;热学。主要内容有: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学,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刚体和定轴转动;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气体
本书是一本短篇武侠小说集,是作者近些年来在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坚持自我实践和自我展示的成果总结,共收录了《杀手与茶女》《退隐江湖》《惘然》《吃螃蟹的奇才》《惊鸿一剑》《契结金兰》等40多篇小说。这些小说以晋、宋、明等朝代为时代背景,将有趣的历史传说化进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情感细腻丰富,英雄与美女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明有趣,以奇妙的笔触将武拦江、梁飞穹、聂长恨等一批江湖儿女的恩怨仇杀与儿女情长写得淋漓尽致。
在本书中,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苏珊·菲斯克研究了人际和群体间比较的心理基础,探讨了为什么我们将自己与那些“高于”和“低于”我们的人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日常生活中这种比较的社会后果。是什么促使个人、群体和文化嫉妒某些人,鄙视其他人?哪些人最容易嫉妒和鄙视他人?本书汇集了大量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以及菲斯克自己多年研究的结果,以回答这些问题。本书还探讨了基于地位等级的偏见可能使人丧失人性,导致毁灭性的结果,并给出了关于如何转化嫉妒和鄙视,帮助人们更健康地进行社会比较的建议。
本书从现金流量表的底层逻辑出发,介绍了现金流量表的总体概况,以及在编制、分析现金流量表时遇到的常见“疑难杂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本书全面介绍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五种重要方法,即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分析填列法、财务软件编制法和按每笔现金及银行存款项目汇总的编制方法,并且将工作底稿法作为最为地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进行推广;系统讲述了如何解读现金流量表,进而合理制定、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读者在学习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同时,能够结合书中案例,做到及时理解和复盘,既保证报表编制清晰准
《乱世佳人》(1939)是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之一,但它在评论界却时常被贬低为一部单纯的浪漫爱情片。本书作者则对这种误解进行了追问,发掘出它内含的勃勃雄心以及惊人的制片水准,同时还探究了它对电影导演们的影响,一代又一代观众对它的喜爱,以及它对日常语言的影响。作者认为,这部电影还让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如何再现美国奴隶制和内战成为讨论的议题,并且在《根》(1977)和《为奴十二载》(2014)这样的影片中得到了回应。此外,作者还挖掘了主演费雯丽的最新档案材料,并结合70余载有关这部电影的学术成
本书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发展与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历程中,基于本土教育改革实践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思想。书中围绕“育人为本”根本理念,聚焦“教为不教”思想精髓,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育学理、文化底蕴时代价值、实践意义,进行新的全面、系统、深入挖掘和阐发,从而形成当代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的中国教育家学说,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提供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