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中国传统色为主的配色设计素材资料宝典。全书共有8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式色彩审美和中国传统色的色彩印象;第二章~第八章分别以赤色、黄色、绿色、青色、紫色、棕色和黑白色七大色系为主题,讲解共计400多种传统色,其中每种颜色不仅呈现主色及相关色,而且展示多组颜色的巧妙搭配,为读者提供更富变化的设计配色方案。此外,每种颜色还呈现了不同的实际应用案例,以国风设计为基调,包括LOGO设计、图形设计、海报设计、纹样设计、包装设计等,同时结合国风插画作品,分享色彩搭配的诀窍和注意要点。 本书结合大量的中
本书是中国医院管理改革三部曲之一、《中国医院人才管理》的姐妹篇。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持续增强卫生健康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活力。在大健康理念下,医疗内容日益广泛,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在我国,医院仍然是提供医疗照护的主体。学科作为医院履行医疗、教学、科研等根本使命的基本单元,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地位,是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全面
从1999年《合同法》开始,我国合同法就是民商合一的,且是典型商事的。合同法规范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民商合一,使商业的归商业,生活的归生活,这既是一个法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合同制度问题。本课题通过《民法典》合同规则民商合一的规范技术分析,探讨交易规则中民与商的“合”与“分”,以及如何通过解释使商业规则与民众生活既有必要的接近,也有适当的距离,实现各得其所。认为《民法典》合同编民商合一的法理构造,包括“商主民辅”型、“既民又商”型、“兼顾民事”型、“纯粹商事”型、“民主商辅”型五种形态,呈现出
本书是一本全面指导读者掌握MATLAB数据可视化的实用指南。全书精心编排了13章内容,旨在帮助读 者了解和掌握MATLAB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 具体而言:第1章为MATLAB基础;第2章为数据结构;第3章为程序流程控制;第4章为函数;第5章为数 据导入与准备;第6章为科技绘图基础;第7章为单变量图形绘制;第8章为双变量图形绘制;第9章为多变量图 形绘制;第10章为极坐标相关图形绘制;第11章为3D图形绘制;第12章为地理信息可视化;第13章为数据学 术报告、论文和出版。最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
掌握人工智能辅助文案写作的方式,就可以轻松写出高质量文案,进而快速实现文案变现。本书通过对10款人工智能应用的介绍及调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人工智能辅助文案变现的方式。本书共10章,分别讲解AI智能创作,AI爆款文案写作工具,人工智能辅助泛流量文案、泛商业文案、私域文案创作,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文案变现的底层逻辑,以及在今日头条、百家号、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及不同展示形式下进行文案创作的实战案例等。 本书适合希望通过文案写作实现变现的写作新人、写作爱好者以及相关培训机构使用。
这本书由洪子诚先生在北大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讲课的主题是关于“当代文学”的“发生”。 “当代文学”常被看作因政权更迭、时代变迁而自然产生。这种对问题和现象的“平面化”处理,引开了我们对许多矛盾、裂缝的注意。在本书中,作者将“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看作中国左翼文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的演化。由此引出了作者对中国左翼文学在当代命运的讨论:这一具有“先锋”意味,曾一度表现了相当的活力的文学,是怎样走向“制度化”的?它的经验,它曾有过的以粗糙、不和谐去抵抗“腐败”的努力,是否还是一种不应忘却的遗
芯片封测是指芯片的封装和测试,当芯片设计和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和测试。封装类似于给芯片穿上坚固的防护外衣,使其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工作,也可以保护芯片,便于散热。测试即检测芯片的好坏,同时检查相关工艺环节所带来的影响。 本书分为12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芯片封测的概念和流程;第2章介绍了晶圆测试,包括检测芯片的功能和晶圆的制造工艺;第3~8章重点介绍了传统芯片封装的工艺流程和原理;第9~10章主要介绍了先进封装及载带焊接技术;第11章介绍了最终测试,检测芯片的最终功能及封装环节所带来的影响;第1
本书利用在国家植物园亲自观测获得的100余种观赏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观测资料,首先,编制了涵盖114种1136个植物物候现象的国家植物园物候日历,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编制的时间序列最长、项目最丰富的一份物候日历,在确定当地的物候二十四节气、指示农业生产的时宜、物候期预测、植物物候造景和展示植物物候时序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次,划分了国家植物园的12个物候季节,并阐述了各季节内的植物形态、色彩和韵律美特征,探讨了极端低温事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国家植物园主要植物物候现象发生的节律性
艺术学在学科分类上虽然曾经被等同于“艺术史”,但作为“艺术科学”的艺术学,既包括艺术史,也包括对于艺术的性质、作用、方法、类型、发 生、演变、形态、技术以及与艺术发生关联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一切人类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本书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本体两部分展开研究:以“无有存在”为根据,对“艺术是什么”的本体进行论述,探讨艺术如何将世界与生活变现 为形式化的“艺术作品”;本书的论述分别从四个题层展开:1. 艺术作为 “我 - 我”的变现,2. 艺术作为“我 - 他”的变现,3. 艺术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如果你们……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二重性结构,经过无意识地生产出外部世界而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进而建立了一个包揽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目的论,并且以艺术哲学为封顶石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作为谢林早期哲学的枢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