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了英国对外扩张和殖民的历史。在英国逐渐崛起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帝国的年代,仍然有大量英国人在欧洲以外的地区被人俘虏。作者让这些俘虏成为历史叙事的主体,重新评估了全球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崛起。科利从微观视角出发,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不同俘虏的个人经历士兵、水手和他们的妻子、商人和骗子、白奴和黑奴的悲惨故事,并引用俘虏的个人作品,让读者可以真切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与此同时,本书也有宏观的面向。通过探索这些被遗忘的域外英国俘虏,引出了一部早期英帝国的挫
本书为德国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家沃尔夫哈特·亨克曼文集,为十六篇研究舍勒的论文,涵盖了舍勒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三大主题:第一部分讨论了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现象学史的概念、意向性问题、先天学说、理性与情感、舍勒对柏格森的接受等话题;第二部分涉及舍勒新开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领域、文化解释学、现实性概念、凝聚问题的发展,以及他晚期未竟的形而上学计划;第三部分探讨了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人格与世界、身体与心灵等议题,以及关于人的形而上学和人的可疑问性。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学中的柏拉图问题展开讨论,即要解释我们何以在可用证据如此缺乏的情况下所知甚多的问题。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学领域中也存在柏拉图问题,该问题是为了解决语言获得中的刺激贫乏( poverty of stimulus )难题(也称可学性问题),即语言输入和语言能力的不对等。具体来讲,虽然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时间短、残缺不全、数量也有限,但最终他们却能掌握一套丰富而又复杂的语言知识系统。在乔姆斯基看来,这种输入和产出的巨大差异是由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来弥补的。这种
本书是蒋绍愚教授在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唐诗语言研究课讲义的基础上写成的。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创作,但直至今日,它还给我们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可以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操,都不能不读唐诗。本书分别从格律、词汇、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对唐诗的语言进行了全面探讨,主要致力于帮助大家扫除语言上的障碍,从而比较容易地读懂唐诗。本书是对唐诗语言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一部著作,也是把文学与语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典范之作。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讲述商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铺叙道教诸仙和众神的来历,塑造了姜子牙、哪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全书描写生动,充满奇异的想像,历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以清初四雪草堂原刊本为底本,王维缇、曹曼民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
吕思勉先生的读史札记,向来为学术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记,总数不下一百多万字,多数系后人根据其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述严谨,体现其历史研究的广阔视野。其内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证,同时具有宏观研讨的宗旨,即不仅取得历史考据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考据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识,是历来史家读史札记之书中别具一格的佳作,充分显示了吕先生的治史门径、学术功力、考证成果和史学见识。本书收录了吕先生通代史方面相关的札记。
吕思勉先生的读史札记,向来为学术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记,总数不下一百多万字,多数系后人根据其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述严谨,体现其历史研究的广阔视野。其内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证,同时具有宏观研讨的宗旨,即不仅取得历史考据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考据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识,是历来史家读史札记之书中别具一格的佳作,充分显示了吕先生的治史门径、学术功力、考证成果和史学见识。本书收录了吕先生先秦史相关的札记。
《JMeter性能测试与脚本开发实战》是关于 JMeter 性能测试与脚本开发技术的实用指南,旨在通过详尽的代码示例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 JMeter 性能测试与脚本开发的技术和方法。《JMeter性能测试与脚本开发实战》共11章。首先介绍 JMeter 的基础知识和如何测试 HTTP;其次讲述 JMeter参数化、断言、关联等高级技术和脚本调试技术;接着讨论如何构建复杂的测试场景和扩展 JMeter 的功能,如何测试SOAP、NoSQ
纂修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古典目录学的巅峰之作,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四库全书总目》620则清别集提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考证与观念辨析的研究方法,探究清别集提要之生成过程、考证文献与版本信息之正误、辨析诗文批评之得失、梳理后世学者对清别集提要文学观念之接受与修正。此研究旨在肃清官学思想支配下清别集提要存在的文献错误与观念缺失,还原清代文学真实面貌,为清代文学研究和清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借鉴。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不仅在疆域上囊括了帝国东部大部分领土,在政治和法制上也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因此,法在拜占庭帝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皇帝均积极致力于法律编纂活动,如《狄奥多西法典》和《民法大全》构成了罗马帝国晚期(早期拜占庭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转型阶段的重要成果。伊苏里亚王朝《法律选编》的主要来源是《民法大全》,但仅保留了古典立法传统这一躯壳,其实质已经被拜占庭学者所认为的决定拜占庭发展的三要素罗马的政治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所取代。因此,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