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面相来表述全体,在中外学界都很流行。新文化运动就是如此,既存研究多以《新青年》及北大师生辈的声音来概括整个运动,而忽视其多元并进的一面。在当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梁启超系”,也有其自身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希望“以解放求改造”,创造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其目标和方式都与北大师生辈有所不同。同时,该群体并非既存言说中新文化运动的外在对立物,而是新文化运动的构成性力量,参与且形塑了时代的思潮。后来被历史记忆所抹去的,也不单只是他们的文化观点与作为,
作者王远弟,上海大学副教授。钱伟长作为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我们青少年抬头仰望的大家。本书希望通过回顾其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讲述一个触手可及的钱伟长。他一步一步从平凡的高中“末尾”录取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成才愿望。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国家已经成为钱伟长当年期望成为的样子,一个强大而和平的国家。我们的青少年很少能够想象得出当年钱伟长所面临的困境,但追求上进的精神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希望本书能让更多青年爱上钱伟长的故事,传承钱伟长的精神,勇担中华民族复兴大
2019年7月至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区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对白马窑址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于勘探工作。本次调查共计发现窑址19处,其中江板、匣斗墩等四处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烂屋仔、陂角、石鼓岭、犁头坑等十处窑址,复查核实已知的三官坑等窑址。本次调查搞清楚了白马窑的产品类型和延续时间及分布范围,运输途径、规模变化。为白马窑的下一步文物保护鬼话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并对惠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提供了资料支持。本书既是对此次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书以2022年10月17日李德生院士百岁寿辰及11月13~14日“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李德生院士学术座谈会”暨庆典仪式等时间序列为主轴线,优选机构**、专家学者及李先生友人、弟子的发言材料、贺信、贺词、贺匾、贺文和报刊媒体相关报道与庆典、颁奖活动照片、影集,通过不同视角的回忆、描述和评价,综合展示百岁石油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与专业创新、治学风范和学术成就、多维生活和感人事迹,以先生期颐之年的人生总结,彰显其优良品德、精湛技术和深远影响。书中附有二维码,可以扫码观看李院士百岁活动视频及中央电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主要刊发宋史领域学术论文,兼及辽夏金元史。此为第32辑,收录35篇学术论文,分为名家访谈、宋代政治史研究、宋代军事史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宋代文化史研究、宋代文献与考证、辽金元史研究、综述与书评等栏目。
本书是潘世雄先生广西民族史与民族考古研究工作50年重要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由于学界对于铜鼓的纹饰含义、铜鼓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用法、铜鼓的铸造和族属等诸多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因而目前所得出之结论,不免有片面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书就铜鼓的分类、分期、形制、年代、纹饰意义、历史作用、铸造技术、铸造地点和族属等问题分十二章进行论述,彰显了作者在广西铜鼓研究与民族考古方面的学术造诣,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其对广西铜鼓发展史与民族考古学的基本看法和新观点,对研究和认识广西古代社会发展状况及其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及其相关考古研究的论文集。第十集包括考古新资料,都邑探索,墓葬、城址与人群,手工业与重要遗物,天文与祭祀,学术史等六个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人员和中外其他科研单位学者的论文29篇。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1篇。
本书梳理了百年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我国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脉络、评释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内在逻辑 ,前瞻了国外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综合了我国地理教材发展与变化的基本路径以及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新教材的鲜明特色 .基于学生取向 ,提出了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策略和 “好教材 ”的评价准则 .论述了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厘定了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 .依据学科特性 ,揭示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范畴和实现机理 .探索了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学业评价及试题命制的方法 .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为要旨
本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潮头,直面新时代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实问题,以全新战略视角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地区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发展大势,以史观今、以今问史,统筹经济运行、政治运作、文明演进等核心要素,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和发展内核,深情而理性地描画中华民族再次强大起来的风貌和愿景,展现天下一家、和合共生、有效治理的世界新图景。该书提出了直面现实的系统性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