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史实之外,更有人性与趣味的中国通史。通过对于人性的理解,填补史书记载的缝隙,让人物变得鲜活而自然,让不可理喻的史事变得可以理解,让读史变得快乐。作者以两百个篇章,细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文化与思想,不止步于历史事实的浅显叙述,对于影响深远的制度等,也有生动而深入的介绍,有趣而不猎奇,努力以温情与敬意,呈现这一延绵五千年而从未断绝的伟大乐章。
本书呈现了一幅以鲁迅、章太炎、黄侃、王国维、陈寅恪等为代表的二十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在建筑学、哲学、史学、文学、训诂学等领域有重要成就的学者教授群像。书中将曾经做过教授的学者文人的为人为学、精神气质及生活往事一一呈现。传主个性鲜明,作者将宏观背景与微观细节相结合,呈现出一幅风雅宏阔的近代大师群像,并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历史光影。
本稿以作者十年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础,围绕孙中山对于现代中国的理想、实践和影响,就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专题进行考察,力图客观评述孙中山对于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努力、贡献及其现实意义。试图赓续中山大学在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方向上的传统优勢,在新史料挖掘和旧史料深度解读的础上,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新进展
该书以丝绸之路东段(陕西西安-甘肃玉门关及阳关)地名文化为考察研究对象。地名考察人员历时三年,参照出土汉简驿置,沿汉中城固一西安一茂陵一彬县一泾川一固原一靖远及平川一景泰一武威一永昌一张掖一高台一酒泉一嘉峪关一玉门一瓜州一敦煌一玉门关及阳关这一主线,探寻汉唐丝路北线的古城、古遗址、古关塞、津渡等地理实体,初步整理和搜集相关历史典籍与文献,就其中所载之古地名,主要以汉、魏晋、唐、明、清地名和当代地名为时间轴线,整理和挖掘历史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演变及内在机理,以正史为经,以实证为纬,通过文字阐述、
本书是一本写给手艺人的手作经营书,内容包括手艺人定位、手作原创设计、手作拍照宣传、手艺人商业模式和个人品牌创立的方法等。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各个类目的手艺人实现手作技术自由、创意自由,最后达到变现自由。作者结合自己8年的手作创业经历,总结出适合手艺人各个维度能力爆发式增长的有效方法。无论是手作爱好者、手作副业从业者,还是全职手艺人,都能通过本书提升认知,获得心理能量和实用干货。学习完本书,手艺人能学会原创、拍照展示、包装设计、各种变现模式、宣传推广等,进而成为一名会赚钱的手艺人。
本书是青年学者李硕的首部文集,收录自2005年至今的20篇史学论文,全面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成果。这些文章涵盖诸多思索面向,也包括作者的史料整理、实地踏勘、口述访问,实证与文献相结合。作者以多个朝代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政治制度史、法律史乃至文学史,试图整体性的多维度理解古代中国。具体而言,这些文章从周幽王政权与其邦国的关系到晚清林则徐日记里官僚体系中的人和事,从蠡县大食堂到玉门关外,再到河西走廊尽头的西汉长城遗址,覆盖多重视野,引人深思。
本书是历史作家李开周关于宋朝文化的新作。作者致力于宋朝文化研究,翻阅宋代笔记和史书,从文献中攫取信息。全书分为宫廷之网、官场之网、科举之网、师友之网、婚嫁之网五个部分,以人物为导引,从人际网络切入,系统呈现宋朝贵族、科举士人、平民百姓等不同阶层的关系样貌,揭示社会关系网背后宋朝历史的真实与细节。书稿既不失叙史的严谨,又不失摹人的风趣,亦对当代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现实启示意义。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绍了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分析了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了不起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入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