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青年学者李硕的首部文集,收录自2005年至今的20篇史学论文,全面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成果。这些文章涵盖诸多思索面向,也包括作者的史料整理、实地踏勘、口述访问,实证与文献相结合。作者以多个朝代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政治制度史、法律史乃至文学史,试图整体性的多维度理解古代中国。具体而言,这些文章从周幽王政权与其邦国的关系到晚清林则徐日记里官僚体系中的人和事,从蠡县大食堂到玉门关外,再到河西走廊尽头的西汉长城遗址,覆盖多重视野,引人深思。
本书是历史作家李开周关于宋朝文化的新作。作者致力于宋朝文化研究,翻阅宋代笔记和史书,从文献中攫取信息。全书分为宫廷之网、官场之网、科举之网、师友之网、婚嫁之网五个部分,以人物为导引,从人际网络切入,系统呈现宋朝贵族、科举士人、平民百姓等不同阶层的关系样貌,揭示社会关系网背后宋朝历史的真实与细节。书稿既不失叙史的严谨,又不失摹人的风趣,亦对当代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现实启示意义。
《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抱负。 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绍了作者与先生的交往和通信,分析了先生教书育人的方式与学术研究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位学者了不起的人品更在学问之上。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入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
迦太基曾经是古罗马帝国崛起之前地中海的霸主,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在古希腊各城邦之上,控制着该区域的商业。古罗马崛起后,不断扩张,为了统一地中海周边,和迦太基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布匿战争,迦太基在统帅汉尼拔率军时期,达到其军事的高峰,曾经攻入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亚平宁半岛,险些灭掉罗马,但罗马军队最后击败了汉尼拔大军,并且乘胜追击,攻陷了迦太基都城,这个辉煌的古国就这样终结了。 突尼斯大学教授萨米尔·奥纳拉,以迦太基城的建立、毁灭、重建为线索,带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走进这座非洲大陆上的伟大城邦,感受它横跨
本书叙述了秦汉时代游士与游侠兴起又渐趋消亡的过程,描绘了这一时期广阔的历史图景和多彩的社会风尚。在关注历史运动的大背景和大关节的同时,将学术研究和非虚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范雎、张良、韩信、刘敬、贾谊、汲黯、郭解等前人虽有了解但又缺少细致解读的人物,由心理历程到生命历程,做了深入挖掘和解析,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于诸如战国变法运动的开展、秦国的主客矛盾、汉初的王国、汉文帝的历史形象等学界虽有讨论但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书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苏州园林发源于何时?为什么能在这片土地上延续数千年,且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惊艳众生的代表作?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耦园……这些在咫尺之地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都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凝聚了中国人怎样的择居智慧?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怎样的隐逸情怀?那些曾经生活在此的文人雅士们,都曾怀着怎样的心情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家? 作者从事园林多年,对园林史、园林建筑都颇有研究心得。本书从苏州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入手,介绍苏州园林的环境背景,然后逐一推荐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留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势力入侵的不断深入,清廷迫于形势,被动反应,在穷途末路之下,学习西方,开展图新变革。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整个运动中,走出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洋务先锋人物,作品展示了在弱肉强食的变局之下,洋务派为维护国家权益与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自强抗争,以及为此饱受的苦痛与无奈。《晚清洋务运动始末》第一次全景展现了晚清洋务派在寻求国家自强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艰难抗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溯源;探赜索隐;汪文赏析;岁月留痕;美食风物;市井生活。具体内容包括:话说《徙》故事中的故事;《鸡鸭名家》探究;寻访金大力的后代;“庞家肉案”本姓唐;《侯银匠》侯菊原型寻访;寻访《异秉》原型的后人;与汪曾祺笔下人物戴明生聊天;汪淡如的印章;热闹的东大街;寻访庵赵庄等。
本书共7章,从浩瀚的史料中沙里淘金,记叙了孟郊清贫而又充满诗情的一生,描述了诗人正直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以历史的眼光还原孟郊的坎坷人生,从广阔的文化背景论析孟郊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