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是南京大屠杀的记录者和难民保护者,其日记被公认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与中国》利用约翰·拉贝的日记手稿及其亲友提供、授权使用的相关文献,完整反映了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的经历,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的友谊,不仅从多方面、多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还可从中解读约翰·拉贝当年壮举的思想基础和情感依据。该书由其嫡孙、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编著。
本书利用西周时代的第一手资料——青铜器铭文,对西周王朝的国家体制及其理念进行了解析。全书以禹之九鼎传说开篇,通过青铜器的使用、保管与天帝、神灵、氏族、祖先、领土等关系角度,探讨西周国家体制的形成原理。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现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毓老师讲解《庄子》,结合了庄子本人的出身、性情以及时代背景,剖析透彻,引人深思。毓老师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本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本书是吴怡先生对《庄子》一书内七篇以及杂篇《天下》和外篇《秋水》的解读,包括原文、语译及释义三部分内容,便于读者清晰明了地理解《庄子》一书。同时,作者从庄子的哲学或思想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力求引领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庄子》理想境界以及其所蕴含的修养方法。
本书是”非暴力抵制”和”新权威”在教育领域的系统介绍,从理念发展、二十多年的实践到具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建立一种“新式权威”。这种权威基于“非暴力抵制”的原则,即教师在场、自我控制、警觉照看和支持系统,而不同于保持距离、恐吓和武动的旧式权威,指导教师重新发现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学会保护自己和学生,建立起与家长和同事的合作,找到合法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群体中有影响力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各章节中,同身份的老师、校长都可以学习到具体的技能,包括如何在课堂上、学校里和学生心目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现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
本书是由作者1993-2000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易经》上经三十卦、1994-1999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易经》下经三十四卦内容整理而成,将《易经》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本书深入分析历代学者的各种《老子》原文考证之作,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多处新的见解。作者在写作期间,参考了百于种古今注书,在本书的注释中选集了前人在《老》学上的精辟解说,使注释即通俗易懂,又含有大量的学术信息。作者在翻译部分力求确当的同时保持了文字的优美。注释和导读是作者对本书的精辟见解。《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由于年代久远,原典对当代读者构成了一定的阅读困难。
《系辞传》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传》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者。本书是一部讲解《系辞传》的专著,作者刘君祖先生从经典入手,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对《系辞传》进行了白话翻译及经典诠释,他的讲解博取众家之长,又有新的阐发,全书主要根据《系辞传》上传和下传的篇章结构,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又联系实际案例加以解说,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进一步理解《系辞传》的高深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