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毛泽东评说的孙武、项羽、韩信、关羽、张飞、周瑜、韦睿、薛仁贵、岳飞、戚继光,堪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位大将军。本书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名将的生平,事迹,轶事,影响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本书收录毛泽东评说的轩辕黄帝、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玄烨等,都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好皇帝。评论他们是非功过。本书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皇帝的生平,事迹,轶事,影响等。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本书收录毛泽东曾加以评点的古代戏曲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康进之等24家、无名氏和现代古装剧作品共91折(出)。每篇分原文、注释、毛泽东评点和赏析四部分,赏析则对毛泽东的评点本身的意蕴加以讲解。本书主要是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古代戏曲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本书共收录毛泽东评点屈原、宋玉、贾谊、陆机等27位辞赋家35首作品,每首作品分为原文、注释、毛泽东评点和赏析四部分。赏析则对毛泽东的评点本身的意蕴加以讲解,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感赏受。本书主要是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辞赋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中国古代约有散曲作家200多人,存世作品小令3800多首、套曲470余套。毛泽东评点古代散曲,涉及各个朝代,尤以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卢挚、姚燧、张可久等居多,从中可见其对中国古代散曲之浓厚兴趣和深邃理解。本书主要是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散曲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本书共收录82位词人的316首作品,每首作品分为原文、注释、毛泽东评点和赏析四部分。赏析则对毛泽东的评点本身的意蕴加以讲解,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感赏受。本书主要是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名词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这是一本介绍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书。分为1935年以前、1936年至1949年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部分,从毛泽东这些诗词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词语注解、诗意赏析、典故运用等方面加以讲解,解析其独有的用典故增强生动性与形象性的诗词创作风格,让人们跟着伟人学习和体会其诗词作品的博大精深与高远淳美。本书还比较注重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集历史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古文,原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又指1919年“五四”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毛泽东阅读古文的范围相当广泛。他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历史散文的挚爱已经不是秘密,其它古文,诸如议论、抒情、写景、状物、书信、序跋,乃至宗教经典,也无不饱览,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本书收录的就是毛泽东在他的文章、诗词、讲话和批示中提到的、称引的、化用的古文作品,从中可以了解他的文化性格和情感世界,以及他对文化遗产的态度,贯彻他倡导“古为今用”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就曾一度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本书引用毛泽东评点圈阅的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杂剧则引用毛泽东评点圈阅元代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等名家名作,并加以评析讲解,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启发。本书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词的风格流派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以苏轼、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又以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毛泽东曾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而他自己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本书就是按照毛泽东的这种论述,采取例证的方式加以讲解,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本书对毛泽东评点内容加以解析,包括这些词人的生平,事迹,影响以及作品的价值等。毛泽东的评说在今天仍有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