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60多篇文章.分为“综合评论”“文学评论”“美术书法评论”“舞台艺术评论”和“影视音乐评论”等5个专题,是作者对新时代以来文艺理论发展、文艺创作实践尤其是湖南文学艺术创作的观察与思考。
本书讲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导向、文艺评论向经典致敬、文艺评论要倾听时代的声音等内容。
本书作者将50余载从事曲艺演出、创作、编辑、理论研究、活动组织等经历,视之为与曲艺有难解难分的“不解之缘”。因为其艺术观念来自其艺术的具体实践,而表达、语言受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影响,不仅生动鲜活,且不失隽永的哲思与味道。因为是作者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的心血结晶,故而许多皆是对曲艺艺术规律独有发现的深刻思考与梳理,如《曲艺传统的“四梁八柱”》《上医治未病》《“收徒拜师”热闹下的冷思考》等多篇文章,发表后皆受到业内与读者的普遍好评,被评价为“清醒发现与适时思考的有机平衡”。
本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为例的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践等内容,以期为读者理解与践行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是图解法律团队“图解法律”丛书中的一本,对于新修订的公司法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视觉化呈现。 法律知识,特别是商法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呈现专业术语多、程序事项多、前后关联和交叉引用多的特色。本书用500多张图表,分七大板块,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各种概念和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法律流程、法律文书等。本书用图表等视觉化的方式将专业的法律条文、概念变为读者能看懂、能掌握的法律知识,方便读者学习、记忆、使用。其知识转化和视觉呈现呈现三大特点:专业化、体系化和图形化。
宋代是中国生活美学史上的高峰期。以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为代表的四雅文化,是宋式生活美学的经典案例。宋代文人追求清雅之美,南宋四雅是宋韵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宋四大雅事》分别从香、茶、画、花四个侧面,系统阐释宋代香文化、茶文化、绘画及插花艺术的成就,以及以此为代表的尚雅生活美学的形成,并力图从微观角度观察并反映当时的社会。本书是以文献、图像、实物资料研究为基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广大读者的雅俗共赏的读物。
本书作者认为:宋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南宋达到的,这在南宋藏书上有充分的反映,确切的印证。在官方藏书方面,南宋王朝继续实施重文政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了集图书收藏与整理研究的国家图书馆。而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遭受北宋末南宋初战火后,也较快地得到恢复发展,特别是书院藏书正式形成了系统。而南宋藏书家人数,图书收藏数量均超过北宋,并将收藏范围扩大到书画金石,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金石学。南藏书家们还进一步深化藏书内涵:藏书、读书、编书、刻书、校书、整理研究
本书收录了何道宽在文化与传播领域的研究文章,包括中国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中美文化比较研究、传播学研究等议题。何道宽是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30余年的资深翻译家,也是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最早的引介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抓住机遇翻译了一些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经典和名著,惠泽读者。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彼时引介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文化语境,也可以看到作者对“文化”与“传播”的理解。
全书共六辑约300千字,收录了潘天寿关于书画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第一辑“听天阁画谈随笔”历数自旧石器时代、唐宋到新中国时期我国的著名画派、画家、画风,厘清传统绘画脉络,再分“用笔”“用墨”“布置”等篇章,条分缕析讲解具体的绘画方式,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第二辑“名家品论”就中国艺术史上几位著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作了独到深入的解读与点评。第三辑“画学讲义”重点介绍了书画学习、创作和收藏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第四辑“治印谈丛”为潘天寿关于篆刻的代表性文章,系统讲述了篆刻的源流、派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