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希望为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科学、系统、可行的路径选择。本书设园区理论、发展演进、评价比较、国际借鉴和发展路径五个篇章,科学系统地阐释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内涵、特点,梳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特点,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科技园区评价体系,对国内外知名技园区进行比较分析,研判中关村科技园区优劣势。结合对世界知名科技园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总结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实现路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构建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分13个行业对全国和各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能源转化过程的精确模拟实现了中长期内全国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仿真,并统筹能源供应安全和“双碳”目标,通过超结构优化模型实现了一次能源的供给结构优化计算,给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全国一次能源多情景供需平衡方案。基于系列量化结果,本书围绕能源行业近中期“先立”过程和中远期“立破”接续,提出了2030年和2035年能源发展预测、2050年和2060年能源发展展望等中长期发展图景,凝练形成
《启功谈诗书画》系列是由启功先生撰写的艺术普及读物,共分三册,分别是《谈诗词》《谈书法》《谈国画》,涵盖对诗书画等方面的美学解读,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与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与认知。 本书收录启功先生鉴赏、评论古代绘画的文章13篇,讨论了《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名画。通过精到细致的鉴赏,剥去覆在古画上的层层迷雾,还原其鲜活的面目。本书随文附上大量精美插图,展现千古名作的细节,与文字相得益彰。
《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情天宝鉴》等,为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从各类文献中辑录的有关爱情故事的短篇小说集,计二十四类,八百八十余篇,既有“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等类对现实世界男女悲欢离合、情痴爱癖的生动描绘,也有“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等类将男女之情扩充至世间万物的不情之情的精彩描摹,是了解古代“情”文化的集成文献。另外,从冯梦龙的编排及评点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礼赞至情、批判虚伪、张扬人性的进步观念。
本书稿以京东文人集团为研究对象,采用群体研究的中观视角,在充分梳理学术史和调查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京东文人集团自觉结盟的思想特征与活动方式;考索“东州逸党”命名的深层原因,揭示京东文人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与思想分歧,全面呈现文人集团的面貌;在儒学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探讨孙复、石介等京东士人“破立结合”的思想与策略。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埋头浸淫红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的一次梳理。本稿为红学领域的“靖藏本辨伪”专题研究论文。自1964年俞平伯收到毛国瑶第一封信开始,靖藏本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认为,靖藏本“伪作”一说虽然前人早有主张,但未有详细展开,因而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红学资料不断发掘,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也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在新的研究环境下,本文详尽地揭示了其作伪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重审脂畸关系。
明初南京城的营建,以墙的建筑形态,诠释了都城作为国之中土的法统秩序,反映了朱元璋追求宅中图大的思想历程,以实现其大明开国都城传统意义上的居于中心,谋划四方。
本书从理念、规划、建制、修筑等层面,对明初定都、建都诸问题作了系统梳理,尤其对两京制与中都的立废、城市布局与建筑等级、南京两次城建与国之中土的关系作了细致阐释;并通过释读南京城墙砖文,不仅明确了城墙营建的相关史实,且揭示出明初劳役组织形式以及基层社会的运行状态。
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字体演变的过程非常复杂。启功先生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启先生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 1961年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为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将香港《书谱》杂志约启功先生连载的《汉字书法心得》作为附录一并出版。
《周易》被誉为“第一国学”“群经之首”,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最具代表性的段落近百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内心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带领读者了悟《周易》精义,探寻古人的思想世界,进而绾合读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把握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本书分专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文字、建筑、文学、艺术、器物、中外交流等领域,被数十所高校列为对外汉语专业及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教材或辅助教材,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本书分专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文字、建筑、文学、艺术、器物、中外交流等领域,被数十所高校列为对外汉语专业及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教材或辅助教材,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