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西部地区县域当前发展阶段,把握新时期城乡社会变迁下县域家庭的生计策略,深入分析儿童留守轨迹及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而丰富儿童留守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及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21年2月和6月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进行的县域儿童调查数据,应用序列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识别了西部县域儿童留守轨迹(包括留守经历与留守状态),并深入分析了留守轨迹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机
国家治理既是政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又是政治学学术领域的关键命题。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中国国家治理内在逻辑的深刻认识。本书从“行政区划与府际关系”“统合式治理”“经营型政府”“引导型自治”等地方治理中的典型现象出发,系统整理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的思考,以期为推动中国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与思想贡献。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优化配置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既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也关系到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本书在梳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历史变迁与深入分析先进国家和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是项系统性工作,主要涉及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主体、配置客体和配置标准三大要素。本书以深圳为典型案例城市,分析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现状,指出其面临的配置主体共识不足、配置客体体系不全、资源配置供需脱节、配置标准规范性不强、配置保障不足等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1990-2022)》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徐刚研究员等合作撰写的专著。该书从研究和访谈两个层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中东欧区域国别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史梳理和学科讨论,并围绕中东欧研究的发展历程、成就特点、问题不足、前景展望以及心得体会等议题对国内长期从事中东欧研究的七位专家进行了访谈。
本书结构上由六章组成,主要可划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二章是全面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结构横向架构分析。作者对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适用与发展,美国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等做了理论阐述。第三、四、五章是重点论,沿着国际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运行论纵向路径展开,对美国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展开论述,并以具体案例分析了美国国际法实践的外交策略。最后一章结论表明了美国国际法的“双重标准”,对其本质加以总结,揭示了其虚伪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法面临着时代性变革。任何法律的历史演进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法律主体
“联盟”指主权国家对彼此安全做出互助性承诺的关系。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本书系统检验了现有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从逻辑、方法和经验层面阐述了现有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并提出了“能力分异理论”“再结盟理论”“功能分异理论”“谈判能力理论”“协调对象理论”。依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外交的实践,本书阐述了5个欧洲大国和9个欧洲中小国家的联盟与伙伴关系,揭示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本书以西方学者熟知的案例挑战了西方学者提出的经典理论,改进和完善了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本书广泛利用了英文
本书是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学界的专业学术集刊,创办于2017年,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撰,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辑为第九辑,发布了2022年版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分享了各位孔子学院院长对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文化共通的真知灼见。聚焦中国故事的国际化叙事体系建构、电竞体育的国际传播战略、国产动画如何利用网络互动传播中华文化、城市故事的跨文化解读、日本学界对贵州研究的学术脉络等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热点现象
本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历史进程、形成逻辑、历史贡献、演进规律整体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论内涵、形成逻辑、发展阶段、演进规律、影响因素、道路选择,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书重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积极为中央和地方提供决策咨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持续发布中国式现代化年度发展指数和发展趋势,展现各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展、存在问题
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基础作用。本书通过对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国内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历程与实践的全面回顾,阐述了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发展、政策演进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生态文明实践的发展逻辑与特色创新。面向未来,重点对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的逻辑构建、内容体系、实施策略与实施案例等内容做了详细分析与全面设计。同时, 对面向2050 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从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培训创新、区域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终身学习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重点实践领域等多层面做了全景
徐晓林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始院长,也是国内电子政务(数字政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书以徐晓林教授20余年来对行政学、电子政务、数字治理和非传统安全理论的探索为主轴,精选其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35篇,以此管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和对其的思考。所关涉的问题既有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电子政务与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城市改革等行政实务,也有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虚拟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研究的中国经验等理论分析;这些成果分析了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基本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