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改革必须跟上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在勇于除旧立新的同时保障公共安全治理过程的稳定和逐步演变;在强化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治理的同时,减少因政府权力下放和分享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同步更新理念、制度、运行,促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协作共治模式是对传统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它将单纯依赖政府的单一主体模式转变为以相互依存关系为基础的多主体合作模式,这是符合当前风险社会和社会力量蓬勃发展背景和形势的顺势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政府和社会公众必
在自然科学史上,爱德华·威尔逊(1929—2021)是颇具开创性和影响力的一位生物学家,被誉为“达尔文的继承者”。他自小便深深迷恋大自然,热衷于田野工作,在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硕果累累。他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从研究蚂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开始,逐渐将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纳入视野,创立了社会生物学这一新学科;同时,他也是普利策奖得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家,为拯救“半个地球”的荒野和创建“生命百科全书”而奔走。普利策奖得主、杰出的科学史研究者理查德·罗兹,通过直接访谈和文献研究,精彩讲述
《文明的经纬》是一部揭示纺织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杰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件普通布匹背后的非凡故事。丰富的图文资料使得每一页都生动有趣,作者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带领我们穿梭于丝线之间,探索纺织如何编织了人类的历史。纺织品,一个驱动技术进步、商业繁荣、政治动态和文化交融的核心载体,显露其对文明的深远影响。从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国的丝绸,波斯特雷尔精妙地述说了布匹贸易如何塑造古代社会、纺织业如何推动社会革新。她通过考古、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亲身实践和深入访谈,为读者带来对纺织历史的全新认识。这
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气候治理二者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为基础,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全球气候治理规范与制度、全球气候治理权力格局三个要素,系统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尤其是分析和考察了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新变化、主要特征及世界主要国家对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政策立场。在此基础上,本书着重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身份变迁及责任变化,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国
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重大金融体制创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开放政策有所不同,中国的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紧密相连,而互联互通机制正是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并通过离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境资本闭环管理的特殊机制,兼具“本币驱动”和“闭环监管”的中国特色。互联互通机制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中国金融治理将从“境内治理”逐步走向“跨境治理”。互联互通机制包括用于二级股票市场交易的沪港通(2
本书以全球治理理论体系研究为重点,在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全球治理理论层面所积淀的丰富成果基础上,梳理并绘制了全球治理理论的主要框架,并结合英国学者大卫·科恩(David Coen)和汤姆·佩格拉姆(Tom Pegram)对于“三代全球治理研究”的代际划分,聚焦新一代全球治理研究所需关注的“全球治理的边界”“理论与实践衔接的路径”“理论建构的沿袭”“全球治理的内在驱动力溯源”四大基本问题,关注既往研究的空缺,对理论体系层面的全球治理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
本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系统研究澳门19世纪以来学校课程的发展脉络及其与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第一次提出用“三轨并行”的框架梳理澳门早期复杂的课程传统,并系统描绘了20世纪和回归以来澳门学校课程发展的历史。对于澳门未来的课程改革,本书指出应建立新的课程领导体制和教科书制度,传统文化教育、中文教育、历史教育以及品德与公民教育须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从新时代的语境出发,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系统,加强近现代史教育并强调澳门史与作为整体的中国史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认识
中华民族能够始终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儿女能够源源不断为世界文明书写中国篇章,中国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凝聚、铸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本书坚持问题导向,梳理中国精神的历史演进,探析中国精神的世界意义,既是为了解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基因密码,也是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贡献力量;既是致敬历史、弘扬传统,也期待有助于发展创新、再续辉煌。
《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是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视通智库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成立的“全球传播生态”课题组发布的年度报告。本报告全面勾勒了2022年以来世界传媒发展和全球传播格局变迁状况,创新性提出全球传播生态观测方法论,深入剖析了从创新突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地方传播中心建设状况,重点分析了国际社交平台规制的新格局、新动因与新态势,深入探讨了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下的国际传播叙事策略,并对AIGC的机制探索、行业发展与治理实践等主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凝聚更多合作共识,切实增进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显得愈发重要和必要。本书尝试性从“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话语内容、话语权、话语传播方式、话语传播媒介、话语影响力等方面理清“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研究提出话语体系的总体框架。通过大量案例梳理和实践总结,对五个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细致阐述,探讨了话语要素结合应用的路径方法。同时,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实践工作,提出应用大数据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