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一个极具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学科范畴。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经济本体论”“经济认识论”“经济方法论”“经济价值论”的总体性遵循。作为具有哲学新高度的经济学思想创新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是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厚底蕴,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经济哲学思想创新,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风险治理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复合性、复杂性和跨界性增强的风险态势,尤其体现在气候变化、安全生产以及社会风险三个方面。2023年我国坚持常态应急和非常态应急相结合,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要求,我国进一步强化综合统筹,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聚焦打早打小和攻坚打赢实战需要,我
本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精选了第二届桂子山政治哲学论坛(2023)的会议论文16篇,按照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哲学、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论坛等版块汇编而成。各位作者围绕政治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政治哲学视角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治理问题,探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对共同富裕、财产权、数字政府、美好生活方式等当前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追踪探寻,以期引起国内政治哲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视和思考,同时也提出
本书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中青班专项课题成果。本书围绕互联网治理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合从互联网治理的历史演进和现实需求分析,重点从基础设施层、技术协议和标准层、应用程序层和信息层四个维度对当前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或热点议题展开了分析,力图为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水平提供较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在具体生动的社会结构中思考了教育问题和教育学问题,展现了中国教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与科学的缠绕与是非。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话语分析为辩护的前提立场,从学术话语的角度认识了科学教育学的复杂性之后,尝试对教育学的科学性做出理论承诺。本书阐释了教育学科学性的辩护前提、理论承诺、历史语境、现实境遇和提升路径,为认识教育学的话语实践和推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和思想资源。本书提出回答教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科学是一项重要的、根本的且艰难的工作,但也同意走向科学只
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玄妙关系被比喻为黑箱,如何破解这个黑箱密码,构建优质导生互动关系,对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引入自我主导理论和学习伙伴模型,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在研究生和导师互动的情景中,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的内涵、过程和机制。这对全面认识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深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好指使人的配偶、好发号施令的上司、激起你愧疚心理的父母、爱暗中较劲的同事、野心勃勃的下属、总是抱怨的朋友……有毒的人际关系会侵蚀自尊、摧残心灵、虚耗人生,不幸的是,不论男女,都有可能陷入心理的暗面,被他人操纵、PUA、欺骗和洗脑,情感和心灵遭受侮辱。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先找出心理的弱点,揭露4种擅长得寸进尺的人格特质,看穿无形的心理操纵,然后通过3个步骤学会改变认知,拒绝做软柿子,并用7条建议,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操纵、PUA、欺骗和洗脑,手把手教你摆脱有毒关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现实作出的战略安排。本书立足于新时代新境遇,广泛借鉴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多维度、多视角、全景式地分析和阐释共同富裕议题,以期科学把握和正确领会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意蕴,并基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实施路径,以不断丰富和深化共同富裕相关研究。本书指出,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全民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的统一,呈现出复杂性、正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同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新时代共同富裕是解决社会主要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详细分析了19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从科学问题转变为全球安全议题的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野火及风暴等)频发,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基础设施、人类健康以及全球的水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安全问题讨论以来,各国对这一复杂的全球治理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本书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展望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安全治理中可能扮演的引领角色,并
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为市场,到底何谓市场?学界的争议较大。通过学术史梳理,市场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流变,经济学追逐单一自由的市场,人类学通过嵌入性视角拓展出多元市场,新经济社会学诉诸市场的社会结构。然而将这些理论分析当代的中国市场时,均存在与事实的不符。缘由在于,一方面当代中国有着明显的市场政体特性,即体制转型的推动;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实践高于既有理论,即行动者在摸着石头过河。基于此,为了洞悉中国的市场实质,本研究提出制度行动的分析框架,即自上而下的制度推动、自下而上的行动策略、两者聚